《海上劳工》

作品数:37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尚显成郑姝玥唐晓宁宋兴斌王路路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徐州教育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法国研究》《城市问题》《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文学教育》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克拉肯”(Kraken)到“巨型乌贼”——“邪恶章鱼”形象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53-163,共11页程方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全球收藏的形成与影响研究”(22CZS081)。
从1870年代开始在各类“说教地图”和政治漫画中出现的巨型章鱼始终是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其中包括《1877年庄谐版战争地图》、澳大利亚排华运动中象征华人的章鱼漫画等。而章鱼的这种邪恶形象的出现与雨果《海上劳工》的出版有着直接...
关键词:章鱼 地图 海怪 博物学 《海上劳工》 
《海上劳工》浪漫主义特征浅析
《今古文创》2020年第43期11-12,共2页李苏红 
《海上劳工》整部作品以沉郁伤感的基调为主;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情感表达中具有极其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注重人的主观情感体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在主题表达方面充分地肯定了人的力量,人与自然之间...
关键词:主观色彩 冒险 人的价值 浪漫主义 
吕瑟峡湾 壁立千仞的雄奇和险峻
《环球人文地理》2020年第9期36-45,共10页张莫桑 梁新建(图) 
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家雨果被放逐海岛,在流亡期间,他无意间造访了吕瑟峡湾,被峡湾之景深深震撼,于是将吕瑟峡湾写进了自己的巨作《海上劳工》中:“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吕瑟峡湾更混合着吓人的力量了,在那儿,有海洋中最令人生畏的礁石...
关键词:《海上劳工》 斯塔万格 壁立千仞 19世纪中期 放逐 流亡 雄奇 
扫瞄世界文学
《小说林》2019年第1期106-111,共6页寇挥 
想到这个题目时,我十分兴奋,以致午觉都没有睡成,失眠了。关于扫瞄世界文学,在1995年我做过一次,那时我横扫的基本是20世纪的世界文学,虽说也捎带上了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和18世纪、还有部分19世纪的世界文学...
关键词:小说家 《海上劳工》 司汤达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白鲸》 巴尔扎克 戏剧作品 文学大家 
微语录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2019年第1期1-1,共1页
Try not be the first one,try to be the unique one.——2018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本庶佑。通往荣誉的路上,并不铺满鲜花。——但丁。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海上劳工》。认为人人都正直...
关键词:生理学或医学奖 语录 《海上劳工》 FIRST 诺贝尔奖 the not ONE 
《海上劳工》与《老人与海》海洋意象对比分析被引量:1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92-96,116,共6页张荣 
海洋文学是人类通过海洋认识自身世界的一个窗口,作为欧美海洋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海上劳工》与《老人与海》有着众多相似之处。海洋意象不仅是作家灵感的源泉,更在小说中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两部作品中的海...
关键词:海洋意象 《海上劳工》 《老人与海》 
《海上劳工》主人公的生存困境与自我实现
《文学教育》2018年第1期55-57,共3页王智慧 
《海上劳工》是雨果发表于1866年的一部小说,较集中地体现了雨果的价值取向。本文聚焦主人公吉利亚特孤独与无语的生存困境,寻找他反抗困境的方式,并从中发掘其人生信仰及实现方式。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看,吉利亚特是信仰的义士,主动选...
关键词:吉利亚特 孤独 生存困境 人生信仰 自我实现 
文豪画画也很牛
《人生与伴侣(智慧)》2018年第1期34-34,共1页刘志坚 
维克多·雨果被人们熟知是因为其创作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名篇更是让他赢得了文豪的美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也堪称大师。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画画 《海上劳工》 《悲惨世界》  维克多 诗歌 雨果 
《悲惨世界》赏读
《中学生(初中作文版)》2016年第10期26-27,共2页李东岳 
“读后感”是人们读了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之后所写的感悟和体会。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训练,是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入门的一种极好的形式。本期“名著读与写”将为你带来法国大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
关键词:《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 “读后感” 赏读 浪漫主义文学 《海上劳工》 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跨越时空的会面——巴黎拜谒雨果
《西藏文学》2014年第5期40-42,共3页吕海力 
维克多·雨果是我心目中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初识雨果是1980年在他去世95年后的春天,我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了他的置本著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海上劳工》。他对人道、仁爱、善良的主张一直像冬日的阳光温暖着我,在我的内心...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 雨果 会面 时空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学校图书馆 维克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