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作品数:700被引量:329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国恩陈思广江倩丁富云范水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武汉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寒夜”与“疾病” ——《寒夜》中的疾病意象解读
《赢未来》2018年第11期334-334,共1页张璐瑶 
肺病是巴金小说《寒夜》中重要的线索意象。这个意 象的书写与巴金个人的疾病体验有重要的关系,与《寒夜》这部作 品的叙事和内涵也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巴金通过“肺病”的意象揭 示出小说人物生存困境,表现了对真实生活中的这类悲...
关键词:《寒夜》 疾病 作家经历 线索 
《寒夜》之寒:《寒夜》“家中人”的隔膜问题被引量:1
《文学教育》2017年第3期54-55,共2页陈唯莹 
《寒夜》自1946年发表后经久不衰,呈现出其"经典"的魅力。这不仅是因为《寒夜》中控诉社会的政治历史视野,更因为其写出超越时代而普遍存在的"家中人"的隔膜问题。本文就《寒夜》中的隔膜问题展开讨论,剖析《寒夜》中"家中人"产生隔膜...
关键词:巴金 寒夜 隔膜 
从树生看涓生——《伤逝》、《寒夜》比较阅读有感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5期8-8,共1页朱艳欣 
本文表达了笔者对《伤逝》和《寒夜》进行比较阅读后的所感所想,主要阐释对涓生这一人物形象的重新解读。
关键词:《伤逝》 《寒夜》 比较阅读 
抗战语境下的人性冲突——论巴金的《寒夜》创作
《考试周刊》2011年第19期22-23,共2页胡书涯 
小说《寒夜》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的日常生活,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悲惨境遇。即以抗战语境下汪文宣、汪妻曾树生、汪母三个主人公的人性冲突为主线,开辟了婆媳斗争的写作母题,更投射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关键词:小说《寒夜》 抗战语境 个人 家庭 社会 
浅谈《寒夜》中“曾树生”的自我抉择被引量:1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年第1期21-22,共2页林威娜 
巴金先生的著作《寒夜》中的女主人公——“曾树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女性:她生活的社会——环境恶劣,她所在的的家庭——矛盾重重;她身上残留着“五四”文化精神,但同时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她担当着知识女性、妻子、儿媳等不同...
关键词:《寒夜》 曾树生 知识女性 社会角色 婆媳矛盾 女主人公 文化精神 “五四” 
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从鲁迅的《伤逝》到巴金的《寒夜》被引量:3
《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85-90,共6页陈国恩 
鲁迅的《伤逝》和巴金的《寒夜》,讲述的都是关于个体自我拯救和弱者无助牺牲的故事,披露了个人主义的伦理革命在中国所遭遇的两难处境,即它在证明自己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在证明着自身的不合乎社会正义。在西方有效的个人主义伦理原则到...
关键词:鲁迅 巴金 伦理革命 传统文化 
浅论《寒夜》中“色晕”手法的表现及作用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4期66-67,共2页杨蓓蓓 
《寒夜》是巴金创作后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其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而这部作品所表现出的艺术价值与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在其中营造出的一种"色晕"有关。本文将以小说中的"色晕"现象为切入点对其表现和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以进一步...
关键词:《寒夜》 色晕 环境 人物 创作风格 
沉重命题的诗性叙述——关于阎连科的《丁庄梦》被引量:2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7年第2期89-92,143,共5页陈国和 
关键词:阎连科 丁庄 一唱三叹 罪感 乡村世界 生死疲劳 《寒夜》 底层人民 正面描写 夏红梅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互文与知识分子两性关系逆转的文化进程被引量:1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4-25,共2页陈国恩 胡群慧 
《伤逝》与《寒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反映知识分子问题的双璧。鲁迅和巴金在作品中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命运的描写和思考,达到了各自时代的高度。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作品所涉及的知识分子问题具有逻辑上的内在联系,而且揭...
关键词:《伤逝》 《寒夜》 启蒙神话 命运悖论 现代知识分子 遭遇 
启蒙神话、命运悖论与现代知识分子的遭遇——关于《伤逝》与《寒夜》的笔谈——现实生活的情感投影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25-26,共2页张赟 陈国恩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
关键词:现代知识分子 现实生活 《寒夜》 《伤逝》 神话 投影 情感 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