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典籍与文化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代的“三老官属”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4年第6期14-14,共1页陆德富 
西汉地方有三老,以年长者为之,掌地方之教化。《史记》卷三十《平准书》称其为“非吏比者”(中华书局,1982年,页1430),可知并非官府佐吏。《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仅云“乡有三老”(中华书局,1962年,页742),其实县亦有三老,习...
关键词:百官公卿 三老 《汉书》 非吏比者 中华书局 《史记》 年长者 《平准书》 
颜师古《汉书叙例》不录南朝《汉书》注家考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3期37-48,共12页徐光明 
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是中古《汉书》学的经典著作,《汉书叙例》是了解颜氏学术观点的重要文本,该文对南朝《汉书》注多有批判,亦不收录南朝注家,其中原因可归结为:晋唐之间蔡谟《汉书》注本的流行,北方《汉书》古本与《水经注》等其他...
关键词:颜师古 《汉书》注 蔡谟注本 南朝 
“春秋考纪”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9年第3期82-82,共1页杨鑫 
《汉书·叙传下》云: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述《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页4235)颜师古注:“春...
关键词:考纪 春秋 《汉书》 中华书局 颜师古注 三十年 太初 王莽 
“其星”“旗星”“填星”考辨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4期123-123,共1页刘莎莎 
《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 《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茆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弟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
关键词:考辨 《史记》 《汉书》 中华书局 史料 本纪 封禅 
《史记》、《汉书》“七”、“十”互误考四则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年第4期143-146,共4页邹维一 曾维华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J50405)成果之一
在《史记》、《汉书》的记载中,“七”与“十”两字颇为特殊。陈直先生在《汉书新证》中曾说:“在西汉时,七字书作十,中画甚短,与十字极相似。”张勋燎先生则对此作过详细考证,指出:在先秦时期,即秦统一之前,“七”字写作“十...
关键词:《史记》 《汉书》 《汉书新证》 先秦时期 秦统一 西汉 张勋 
《汉书》伪说“古学”说驳证--基于疏议诏奏所引《春秋》义出处的考订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第4期4-11,共8页葛焕礼 
本文辑考《汉书》疏议诏奏所引"《春秋》之义"48例,经统计排序,显示出《春秋》所代指各传在西汉朝政话语中的存在状况及其变化态势,表明《汉书》作者并未刻意窜乱所引疏议诏奏等史料而伪说"古学"。同时,也反映出西汉不同时期内儒术语境...
关键词:汉书 今文经学家 伪说 古学 
古籍善本书影:《汉书》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9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五石斋文史札记》(二十七)被引量:1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1期122-127,共6页邓之诚 邓瑞 
关键词:《五石斋文史札记》 《汉书》 《表》 
李广两任上郡太守考论——兼论《史记》、《汉书》互校被引量:1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4-7,共4页赵满海 
司马迁认为李广由上郡太守转为未央卫尉。班固认为李广由陇西太守转任未央卫尉,为此他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徙上郡"三字略去。后世学者大多吸收了班固的看法而放弃了司马迁的观点。根据现有资料,班固的看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困难,...
关键词:李广 徙上郡 上郡太守 陇西太守 未央卫尉 
《汉书》注释正误一则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4期101-101,共1页范春义 
关键词:《汉书》 正误 注释 文献记载 击剑 东方朔 刘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