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作品数:2174被引量:1790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其泰曾小霞潘定武胡继明汪春泓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北京师范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鸟西来:汉代鸵鸟史事钩沉及其意义研究
《形象史学》2024年第3期231-251,共21页李昌宇 
一问题的提出与前人研究鸵鸟本为西亚、非洲等地区产物,1自汉武帝时张骞凿空西域后作为贡物传入关中、中原地区,成为两汉时期中原与西域交往的重要媒介。《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后汉书》等涉汉史料均记有“大鸟”“大雀”“大...
关键词:《东观汉记》 汉王朝 上林苑 两汉时期 《后汉书》 《汉书》 贡物 进献 
“过秦”与“伪新”:班固历史兴亡观的再认识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宣扬 
秦朝和新朝短祚而亡,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两个“波谷”。班固考察秦、新两个大一统皇朝的正统性、兴亡过程和政治遗产,指出:秦朝是顺承天命的“闰统”,新朝是不入五德闰位的“无统”;两个皇朝都由创业之君适应当时的政治趋势而建立,...
关键词:班固 《汉书》 秦朝 新朝 
致力于史学经典的创造性阐释——读《中国历史编纂学史》第二卷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49-53,共5页钟河水 
由陈其泰先生主编的五卷本《中国历史编纂学史》以编纂学为主线,将中国历代史学经典尽其所能地囊括其中,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史书体裁演进的路径,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内容。第二卷《两汉时期》以《史记》和《汉书》为核心,深...
关键词:《中国历史编纂学史》 《史记》 《汉书》 编纂学史 
拓展历史编纂学研究之方法论思考被引量:1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22-128,共7页陈其泰 
中国历史编纂学是正在建设的一门学科。拓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关键所在是不能将之视为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亟须加强对其哲理层面的思考,深入发掘史学名著的成就,认真总结中国历史编纂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当前尤应深入探索以下四项有效...
关键词:历史编纂学 《春秋》 《史记》 《汉书》 《文史通义》 
《三国志》以“志”为名缘由及史学意图被引量:1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年第1期72-85,共14页曲柄睿 
《三国志》以"志"为名,是受到了《尚书》《汉书》的影响。同时它也继承了《汉书》中以"志"作为总结性文体的学术传统。陈寿以此昭示,即便不能叙述大一统王朝的整体历史情况,也要保证各个区域的历史叙述的完整性。可以推测陈寿心中,有着...
关键词:《三国志》  《汉书》 史书命名 史学意图 
《汉书》“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探微
《社会科学论坛》2021年第1期78-86,共9页李轶婷 
汉宣帝提出了"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的汉赋观。"辞赋"概念的采用主要基于"辞"名与"赋"名不分及秉承屈骚传统。采用"大""小"言赋,则是受到传统大小言说方式的影响及源于汉赋创作实践的总结。大赋与古诗同义,其"义"主要包括:...
关键词:《汉书》  古诗之义  
谈谈史书叙事中的载文
《文史知识》2020年第7期118-124,共7页朱露川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汉唐间史书叙事的方法及其成就研究”(项目编号:20YJC77004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中国史学史上,随着重人事的叙事传统的形成,撰述者多采人物言论、文辞入史,逐渐形成载言和载文两种方法。史书记人物对话,可以反映人物个性、思想、智慧及对话各方见识的高下,这在此前已有所讨论。这里,主要谈谈史书叙事的载文及其与...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 《汉书》 重人事 人物对话 叙事传统 史书叙事 人物个性 载文 
中华民族壮阔历史道路所凝成的杰出思想被引量:2
《史学月刊》2020年第7期10-14,共5页陈其泰 
每当讲到西汉时期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不朽名著《史记》,中国学者都会有双倍的自豪。司马迁全面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演化史,其内容之丰富详实,结构体例之严密精当,人物形象之生动饱满,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因而令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关键词:不朽名著 成一家之言 人物形象 究天人之际 《汉书》 通古今之变 结构体例 西汉时期 
论《汉书》“《诗》以正言”与《诗》之“用”被引量:1
《文化与诗学》2020年第1期-,共17页李轶婷 
《汉志·六艺略》序明确提出"《诗》以正言,义之用"。《诗》不仅可以匡正"言",还可以作为凭据佐证"言",《诗》的价值在这两方面都得到认证。儒家的五常之"义"寄寓于《诗》中,通过引《诗》便可以用其"义"来规范和引导言行。不仅如此,离开...
关键词:《汉书》 《诗》以正言 《诗》之“用” 
《汉书》的以易解史被引量: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05-114,共10页汪高鑫 陶有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07)
以易解史,即是以易学思维来认识历史、评论历史,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班固史学深受《周易》和汉代易学的影响,《汉书》重视以易解史,为汉代史学以易解史的重要代表。《汉书》依据《易传》的"一致百虑"思维,确定儒家"六经"...
关键词:班固 《汉书》 《周易》 汉易 以易解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