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易

作品数:50被引量:56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梁韦弦王新春刘玉平林忠军汪学群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中国道教》《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文献》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王弼对汉易的两大批判及玄学提升——基于“象”“意”关系的视角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22-26,共5页卜章敏 
王弼实现了治易重心由象数到义理的转向,成为义理派易学的开创者。以“意”为重心的研易理路,彻底打破了两汉易学家治易重师法、家法的传统,批判了谶纬神学扭曲经义的学术现实。王弼基于两汉象数易学理论,对成卦之义作了抽象。王弼将汉...
关键词:经义 批判 情伪 本体 
“由法而象”客观解释原则的演变——一种对汉易象数之学发展逻辑的解释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1期36-43,95,共9页王棋 
汉易象数之学重心由占筮派转移至注经派,其发展逻辑在于客观解释原则“由法而象”的演变。占筮派试图通过师法、家法作为解释的客观原则进入中华易学文明的创造历史。受法的约束和限制,该派对易象作神学解释、政治解释,宣扬阴阳灾异、...
关键词:汉易  象数 解释 客观原则 虞翻 
出土文献视阈下的宋代恢复“古《易》”运动的再探讨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3年第1期47-55,共9页章莎菲 
本文利用出土文献中的《易》类相关材料,对宋代的恢复“古《易》”运动及宋人编定的“古《易》”文本作了新的审视与评估,认为宋人离析经传的基本思路大体无误,但由于缺乏真实的“古本”材料,宋人所恢复的“古《易》”的文本形态上限止...
关键词:古易 汉易 出土文献 文本形态 宋易 
蓍草伪说考被引量:1
《周易研究》2022年第3期45-54,100,共11页李旭冉 于沁可 
蓍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草茎一般被认为是《周易》的权威筮具。然而,这种看法与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的记载存在矛盾,也缺乏考古实物的佐证。细读《易传》可以发现,蓍草说是汉儒误读《系辞》中“蓍”字的结果,“蓍”其实是“筮”的通假字...
关键词:  筹策 汉易 
卦变问题略谈——以程颐解说为中心
《周易研究》2022年第1期5-13,共9页向世陵 
卦变问题自《彖传》发端,汉以后推演成说,并成为汉易的一个代表性理论。随后的经典注疏,对汉易以卦爻上下升降为特色的卦变说有所发展,其中不乏新解。程颐不认同汉易的卦变,而是承接王弼阐发义理的思路,提出了一切变化源于乾坤的卦变说...
关键词:《彖传》 卦变 汉易 乾坤 成卦 
论惠栋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
《国际儒学论丛》2021年第1期212-227,286,共17页赵晓翠 崔恩帅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
传统观念认为,惠栋学宗汉儒,尊汉法,崇古义,立意讲求训诂考证,有“唯汉是从”之嫌。然本文通过研究他对汉易的疏解及创新之后认为,他并非单纯复汉之古,他对《易》之经义的考辨、取舍多有个人惠见,更有自家独得之义贯穿其中。约其大端,...
关键词:惠栋 汉易 训诂与象数 
从汉易义理言说传统到王弼注义理的生成被引量:2
《周易研究》2020年第5期45-55,共11页刘雅萌 
两汉治《易》以象数之学著称,然而在言谈、书信、奏疏等日常话语形式中,汉人对《易》的理解与运用依旧延续了先秦以来的义理言说传统,取义断章,为己所用。从孟喜、京房到郑玄、虞翻,两汉对象数的推阐渐趋精细,对《易》的解释思路亦逐渐...
关键词:汉易 王弼注 义理 象数 
《太平经》易学思想渊源考论
《周易研究》2020年第2期93-99,共7页严一钦 
《太平经》是早期道教重要文献,易学思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太平经》中共有38处直接引用《周易》经传原文或化用了易理,《周易》中的天数地数学说则是《太平经》中世界构造的理论依据之一。《太平经》又吸收借鉴了京房易学的阴阳...
关键词:《太平经》 《周易》 汉易 渊源 
《汉书》的以易解史被引量:1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105-114,共10页汪高鑫 陶有浩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70007)
以易解史,即是以易学思维来认识历史、评论历史,这是中国传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班固史学深受《周易》和汉代易学的影响,《汉书》重视以易解史,为汉代史学以易解史的重要代表。《汉书》依据《易传》的"一致百虑"思维,确定儒家"六经"...
关键词:班固 《汉书》 《周易》 汉易 以易解史 
汉易卦气说视阈中的郑氏太一下行九宫说被引量:1
《济宁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19-26,共8页陈盟 邹兆峰 
易学在汉代确立起五经之首、大道本原的崇高学术地位,随之而来的便是卦气说的迅速出场并成为汉代易学的基本语境。郑玄作为两汉今古文经学的总结者和集大成者,重视易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辉煌的易学成就。郑氏太一下行九宫说是郑氏易学...
关键词:卦气 太一 经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