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心脏》

作品数:68被引量:12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季峥张从成殷企平庄美兰刘利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小说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黑暗的心脏》的意象性解读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于美琴 
《黑暗的心脏》是康拉德小说的代表作,它运用寓言的形式批判了现代文明,对人类灵魂进行了探索,并揭示了人性中的顽疾——恶。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意义的角度,对作品中两大主要意象——河流和荒野进行探讨和分析。其中河流这一意象不仅...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意象 约瑟夫·康拉德 丛林小说 文学讲究 
流浪与追寻——康拉德与其小说《黑暗的心脏》被引量: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孙贞 
康拉德的《黑暗的心脏》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蕴含丰富的主题。本文试图从作家本身、小说特色和小说人物形象三个方面阐释作品所蕴含的流浪与追寻母题,并揭示其所体现的作者对人类生存状况的质疑和对精神家园及合理归宿的追寻。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的心脏》 流浪 追寻 
康拉德的反殖民主义主题——评对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脏》的后殖民主义批判
《文教资料》2006年第26期65-66,共2页王华勇 
诸多理论家对约瑟夫·康拉德及其名作《黑暗的心脏》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进行了批判,认为康拉德是种族主义者,也是殖民主义者。笔者解读了小说文本和康拉德的人生经历,进行了批判之批判,并得出结论:康拉德不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御用文...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反殖民 人生经历 
《黑暗的心脏》的语言策略被引量: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24-28,共5页张从成 
康拉德在《黑暗的心脏》的写作中遇到用语言表达缺失的意义这一难题,他又用非常复杂的叙事技巧让这一难题得以解决。通过这些叙事手法,康拉德在该作品中暗示了他的语言观:语言作为交流的媒介很不完美,但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分析康...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语言策略 约瑟夫·康拉德 英国 文学评论 小说 
《黑暗的心脏》中的异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301-304,共4页季峥 
异化是现代文学的主题之一 ,在他的代表作《黑暗的心脏》中 ,康拉德讨论了由无情的世界和错误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产生的人的异化问题。此篇文章首先介绍了异化的定义 ,然后指出康拉德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他的个人生活经历使他比同时代者...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异化 约瑟夫·康拉德 小说 英国 社会意识形态 人物形象 存在主义 
浅析《黑暗的心脏》的象征意义
《南平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刘利华 
本文就《黑暗的心脏》的象征手法作了比较全面的探讨,分析了作品的象征意义及其特点与效果。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象征意义 英国 约瑟夫·康拉德 小说 
理论与批评的是是非非——《黑暗的心脏》争鸣之管见被引量:5
《外国文学》2003年第1期99-105,共7页张和龙 
关键词:康拉德 文学评论 《〈黑暗的心脏〉解读中的4个误区》 殷企平 王丽亚 文学争论 小说理论 
浅析《黑暗的心脏》中的叙事艺术被引量:1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42-44,共3页俞瑢 
《黑暗的心脏》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约瑟夫·康拉德最深刻有力的作品 ,它的思想和创作方法影响了后来一些英美现代派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受到众多文学评论家的推崇 ,和它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是分不开的。康拉德舍弃了传统叙事作品中使...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叙事艺术 第一人称限制性叙述手法 歧义讽刺手法 二元对称结构 小说 康拉德 英国 叙事视角 
批评理论与作品阐释再认识——兼与殷企平先生商榷被引量:6
《外国文学》2002年第1期78-82,共5页王丽亚 
关键词:《黑暗的心脏》 小说 女权主义批评 作品 外国文学 批评理论 细读 评论家 抽象 细节 
叙述人在《黑暗的心脏》中的尴尬被引量:1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53-60,共8页陈法春 
“叙述人与故事间的关系,以及叙述人与听众间的关系是叙述艺术的精髓所在.”①一部叙事作品的叙述人是作家反映现实的方式和讲故事的视角,同时也决定着读者感知的范围.在研究康拉德的的叙事方式时,人们不可避兔地要涉及他塑造的马洛这...
关键词:叙述人 《黑暗的心脏》 殖民主义 讲故事 康拉德 现代小说 叙事方式 作家 语言 创作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