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之心》

作品数:96被引量:8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璟慧陈李萍卢清涟余雪琳毕凤珊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文学理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冲破传统:《黑暗之心》的女性主义解读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108-110,共3页白美娴 
约瑟夫·康拉德的经典之作《黑暗之心》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一直被认为是男性主义的作家,针对康拉德作品中的女性,评论家认为,康拉德持有父权思想和对女性的敌意。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小说中的叙述者马洛话语进行分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 父权思想 叙事话语 不可靠叙事者 
“非我族类”禁锢下的“东方”危机——《黑暗之心》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61-65,共5页倪捷鸣 钱志富 
《黑暗之心》是康拉德根据自己1890年刚果之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考察下,该小说透露出后殖民主义意识。通过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东方主义"的"他者"形象在被中心话语重新编织中受到了"认知暴力"的挤压,"他国国...
关键词:《黑暗之心》 非我族类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他者 
交叉模式下的改编--《黑暗之心》的开篇与电影《现代启示录》(新版)的“智能复合”场景之比较被引量:2
《外国语文》2010年第1期9-15,共7页雅各布·罗斯 杨晓霖(译) 叶友珍(译) 
以电影改编艺术为重点,以约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1899)以及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电影《现代启示录(2001年新版)》的部分材料为佐证,探讨如何运用叙事理论分析文学文本和以之为题材或改编而来的电影之间的关系。为...
关键词:电影改编 交叉模式 “智能复合”场景 比较 
双重自我的剖析与探寻:《黑暗之心》解读被引量:4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年第6期39-41,共3页蔡青 张洪伟 刘洋 
著名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之心》运用独特的叙事技巧,通过两个主要人物马洛和库尔茨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势力的态度以及观点。同时,这两个人物也是作者对双重自我的艺术展现与心理追寻。在小说结尾,库尔茨...
关键词:叙事技巧 双重自我 自我追寻 
《黑暗之心》中的另类价值观解读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222-224,231,共4页朱晨 
康拉德挑战西方殖民者奉行的非白即黑的二元相对立的世界观,他在《黑暗之心》中暗示:在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二元性之外,还有第三类选择,即东方哲学中某种价值观之于充满掠夺杀戮血腥的殖民现实的意义。作家对生与死、白与黑、光明与黑暗、...
关键词:康拉德 黑暗之心 二元对立 另类选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