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词》

作品数:15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涂育珍罗燕萍潘碧华李林霞苏中更多>>
相关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传播》《青海社会科学》《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特色及意义被引量:3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65-71,共7页罗燕萍 
"花间范式"词作的空间描写多与闺阁庭院相关;虚拟化园林摹写方式的出现,是《花间词》作者个人的审美与创作经验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选择,这种摹写方式与"花间范式"所表达的精神内核和美感特质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彼此难...
关键词:花间范式 《花间词》 纸上园林 空间特色 
《花间词》中“巫山神女”意象的文化学意义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14-18,共5页漆娟 
以"巫山神女"为代表意象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而它最初的意义也多与情爱相关。此后,"巫山神女"便衍生出一系列相关的文学意象,被文人们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地吟咏,其内涵也从单一的性爱符号逐渐衍变...
关键词:巫山 神女 意象 巴楚 文化 
晚唐士大夫乌托邦幻想的消失——以《唐传奇》《花间词》歌妓形象为中心的考察
《沧桑》2013年第3期208-210,共3页梁琚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10781048
恩格斯认为":古代所仅有的那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1]即使在包容开放、胸襟博大的唐朝也不例外。唐代士大夫将自己的"歌妓情结",变成一种《唐传奇》歌妓形象包蕴的乌托邦幻想...
关键词:《唐传奇》 《花间词》 士大夫乌托邦幻想 
《花间词》传播的社会环境透析
《东南传播》2011年第11期122-124,共3页李儒俊 李菁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传播视域下花间词的承传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TW25
《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总集,它奠定了词作为一种新兴诗歌形态的体式规范,展现了其"别是一家"的独特的美学价值。花间词的创作和传播与花间词自身的特征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合力...
关键词:花间词 传播 社会环境 
花间词
《中华诗词》2011年第11期52-52,共1页刁永泉 
篱栅里,半藏半露一盆初放的玫瑰三分娇媚三分羞怯三分华贵细嫩而疏散的枝条
关键词:《花间词》 诗歌 文学 诗集 
略论《花间词》的审美心理特质及其成因被引量:1
《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162-165,192,共5页苏中 
因为花间词所确立的"词为艳科"的取材范围及其"柔靡绮丽"的审美情趣,虽为词体之当行本色(词以言情,别是一家),可是也因不符合传统礼教、诗教的要求,所以词体时时有被"变性"、"夺志"之虞。作为一种诗体,词所受到的"非礼"倾向及遭遇是其...
关键词:花间词 审美心理 成因 
从“双双金鹧鸪”到“山深闻鹧鸪”——由“花鸟”看《花间集》到《稼轩长短句》的词风演变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年第6期3-4,共2页秦浩 赵兵 
本文主要通过对《花间集》和《稼轩长短句》的比较,从比较两词集用词的角度来探讨《花间集》到《稼轩长短句》的词风演变问题。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以“花鸟”为线索,探寻词从五代到南宋内在厚度和承载的人文关怀的演变。
关键词:花鸟 《花间词》 《稼轩长短句》 词频 
秦观词对花间词的超越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年第2期60-60,共1页王彦峰 
以后蜀赵崇祚编写的我国第一部词体总集《花间词》为标志,作为新兴音乐样式的词,在晚唐五代时期成熟起来,并形成了花间词完整的审美价值体系:以绮丽婉约为风格特征,以闺情相思、伤春别怨为表现内容,此后花间的审美取向一直或隐或...
关键词:《花间词》 秦观词 晚唐五代时期 风格特征 审美取向 苏门四学士 音乐样式 价值体系 
论温庭筠词的双性之美——兼论《花间词》的美学特质被引量: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S1期82-84,共3页李林霞 
温庭筠是文人大力填词的第一人,为花间词人之首。他的词浓艳婉媚绮靡哀怨,是一种"男子而作闺音"时产生的独特的"双性之美"。现代心理学揭示无论男女身上都具有异性的特征,这种"双性之美"是心理上双性气质的体现,这也是男子心中的"阿尼玛...
关键词:温庭筠 《花间词》 双性之美 阿尼玛(anima) 
王蒙推荐影响终身的经典书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6年第8期2-2,共1页
目前,不少青少年远离经典书籍而沉迷于网络文学。著名作家王蒙一直关注着青少年的阅读状况,借其自传《半生多事》面世之际,王蒙再次呼吁青少年要多读经典。王蒙说:“我并不排斥网络文学中有意思的东西,但是过于方便的网络文学就会...
关键词:王蒙 网络文学 终身 读书经历 阅读状况 青少年 《花间词》 著名作家 负面影响 少年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