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作品数:1281被引量:716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洪卫中程时用钱国旗张艳国朱明勋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教资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探析《颜氏家训》中育儿观念的当代价值
《文教资料》2023年第2期105-108,共4页王青睿 沈明泓 
四川轻化工大学项目“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B40101361)。
《颜氏家训》涉及治国、为人、处世等多方面,它的目的在于为子孙提供一定的历史或经验,从而减少后代的试误次数。进入新的时代,《颜氏家训》中的为人、处世、育儿等诸多思想与经验仍被不断借鉴,继续发挥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从教育...
关键词:《颜氏家训》 育儿观念 当代价值 
《颜氏家训》中的为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21年第26期66-68,共3页李海怡 王富 
家训是中国传统社会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国家训的开山鼻祖当属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以体系宏大、内容翔实闻名于世,其中的《勉学》篇详细地阐释了颜之推的为学思想,研究这一思想,对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关键词:颜氏家训 为学思想 勉学 当代价值 
《颜氏家训》与青少年教育理念的当代契合
《文教资料》2020年第22期96-97,共2页曲笑玮 
《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尤其注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提出树立正确学习观的多种思想。《颜氏家训》"勉学"篇是颜之推生平"为学"(即做学问)经验的总结,主要思想包括"为学"的目的、态度...
关键词:颜氏家训 青少年 教育理念 当代价值 
由《颜氏家训》看颜之推教育观的实学特质
《文教资料》2017年第28期138-140,共3页张惠娟 
离乱跌宕的南北朝时期依靠个体固有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家族地位成为基本社会生存的法则,沽名钓誉的务虚之学必然为经世致用的实学所取代,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标明了这一时期教育变革的实学品格。《颜氏家训》提出学以修身、利行、利世的...
关键词:颜之推 家庭教育 实学 
浅析《颜氏家训》中的为官之道
《文教资料》2015年第34期170-172,共3页黄玮 
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第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地论述了仕宦家训的主要内容、意义和方法,在中国家训史中堪称经典之作。其中的为官之道内容十分丰富,本文结合文本,分别从人生之道、技能之道、处世之道、以及修身之道四个...
关键词:《颜氏家训》 颜之推 为官之道 
《颜氏家训》:颜氏家族族训的成熟之作
《文教资料》2010年第8期7-8,共2页陈天旻 
从颜含的“靖侯成规”到颜延之的《庭诰》,再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颜氏族训一脉相传,自成体系,共同组成了颜氏家族的族训体系。《颜氏家训》更是这一体系中的成熟之作,不仅对颜氏后代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中华民族...
关键词:《颜氏家训》《庭诰》 靖侯成规 颜氏家族族训 
《颜氏家训》整数和零数称数法考察被引量:1
《文教资料》2009年第34期25-27,共3页陈明富 张鹏丽 
上古时.汉语就出现了诸多称数法.到了中古,汉语的称数法又进一步发展演变。《颜氏家训》中整数和零数有着不同的称数法。在这些称数法中,主要使用数量词,也使用非数量词,这些词语在称数时又有着不同的句法功能。
关键词:《颜氏家训》 整数 零数 称数法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文教资料》2007年第10期153-154,共2页阮慧珊 
在对颜之推的早期教育、严慈教育等家庭教育思想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指出了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
关键词:颜之推 家庭教育 《颜氏家训》 现代价值 
颜之推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06年第34期74-75,共2页陈秀锦 
颜之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和史学家。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颜氏家训》里,是我国古代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对家庭道德教育思想有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颜之推 <颜氏家训> 家庭道德教育 
《颜氏家训》补笺
《文教资料》1995年第1期85-89,共5页徐复 
暴谑序致第一:“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复按:谑,谓戏谑;暴亦戏也。《谷梁传·宣公二年》:“灵公朝诸大夫而暴弹之。”陆德明释文:“暴,戏暴也。”正当云恶戏。《文选》左思《吴都赋》:“鄱阳暴谑,中酒而作。”刘...
关键词:后汉书 《淮南子》 名以正体 王利器 《颜氏家训》 分形同气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