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剧

作品数:322被引量:30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肖振宇熊庆元李叶晔张冰梅王兆辉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音乐学院吉林师范大学沈阳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机构=延安大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秧歌剧作者身份的转换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王俊虎 张宸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80)。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 秧歌下乡 乡下秧歌 作者身份 
解放与重构:延安时期新秧歌剧中的性别图景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勾淳淳 孔岩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促进男女平等的制度机制研究”(2022HZ1072)。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
关键词:延安 新秧歌剧 建构 性别图景 
新秧歌剧中的“新式家庭”被引量:2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96-101,共6页惠雁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延安时期的戏剧活动”(15XZW004)阶段性成果。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与同期乡村建设的关系非常密切,解放区所推行的新式家庭建设运动在新秧歌剧中有明确投射。这种投射在叙事内容中具体体现为不脱离生产的妇女解放、不反封建的家庭内部关系的自我调整、不离婚以"二流子"的自新来维持...
关键词:新秧歌剧 乡村建设 新式家庭 
浅谈延安时期陕北秧歌剧的艺术特征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0年第39期60-62,共3页周超男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作者们走出“小鲁艺”,走进“大鲁艺”,开创了全新的文艺创作模式,在陕北传统秧歌的基础上改造创新,为宣传抗战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追溯秧歌剧由来、举例分析秧歌剧内容,总结出秧歌剧具有政治性、民间性、群众...
关键词:陕北秧歌剧 创作题材 艺术特征 
延安时期鲁艺秧歌剧创作初探被引量:1
《戏剧之家》2018年第23期24-24,共1页杨茜 
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期间不仅为前线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文艺干部,也创作了大量的令人振奋的经典艺术作品,其中,秧歌剧作为当时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思想文化生活,而且为新歌剧的产生和其他民族自身的文艺体裁的创新与弘扬...
关键词:《讲话》 延安鲁艺 秧歌剧 
延安时期新秧歌剧的群众教育模式研究被引量:4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53-57,共5页刘瑞儒 艾先强 
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延安时期党利用影音艺术开展干群教育的历史经验研究"(16JJD770049);延安大学2017年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延安时期新秧歌剧的群众教育模式及历史经验研究"(YCX201738)
延安时期党的文艺工作者创编演出了大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教育群众的新秧歌剧,深受群众喜爱。不同的秧歌剧具有不同的群众教育模式,即寓教于乐模式、接近群众贴近生活模式、开放互动模式和自发宣传自我教育模式等。新秧歌剧把群众...
关键词:延安时期 新秧歌剧 群众教育模式 
论延安时期秧歌剧对陕北方言资源的运用被引量:2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63-67,共5页白振有 
延安市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规划项目(15BWY21)
延安时期文学创作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秧歌剧就是汲取民族民间文学形式而生成的一朵奇葩,是延安文学重要的体裁样式。秧歌剧受到群众喜爱的原因当然与抗战救亡翻身解放的题材内容和民族民间文艺形式的采用相关,但对陕北方言资源的汲取...
关键词:秧歌剧 陕北方言 文学语言 
新的时代 新的创造——延安时期改造二流子秧歌剧的新特点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年第1期90-91,共2页彭小娥 
延安时期轰轰烈烈的改造二流子运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对边区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最多的便是以改造二流子为主题的秧歌剧的大量出现,这些秧歌剧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延安时期 改造二流子 秧歌剧 特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