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虎

作品数:165被引量:16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老舍文学创作延安文艺延安时期视域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镜像映照中的历史真实——孙甘露《千里江山图》新论
《中国文学研究》2024年第4期158-165,共8页王俊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18ZDA280)。
孙甘露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将先锋实验特质融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当中。作者在先锋实验式的小说结构中,融以坚定写实性的革命历史叙事,同时大量插入现代主义的隐喻与象征手法来建构小说。孙甘露以重建“红色上海”的文学想...
关键词: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文学镜像 上海 红色传奇 
爱情观视域下的周朴园与高觉慧比较论
《安康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64-68,共5页王俊虎 张宸菡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当代陕西文艺评论视域中的‘人民性’质素研究”(2022ND0427);延安市社科规划项目“新世纪以来陕北本土作家小说创作研究”(24BWY47)。
在《雷雨》中的周朴园身上,读者和观众可以感受到年轻人面对爱情时的热烈和纯粹。周朴园在与侍萍分别后,用三十年如一日的痴情与坚守让读者发现了这个貌似虚伪冷酷的封建资本家对爱情与恋人温情脉脉的一面。而在《家》中的高觉慧身上,...
关键词:周朴园 高觉慧 人物形象 爱情观 
《藏西笔记》:生态与人文视域交融中的藏地书写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41-146,共6页王俊虎 李明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项目号:18ZDA280)的阶段性成果
高宝军所著《藏西笔记》是一部书写西藏历史与现实、援藏生活与见闻的文学作品,表现出西藏历史人文的深邃、西藏自然原野的辽阔、援藏精神的崇高与汉藏民族融合的和谐。作者继承了延安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又融入了西藏文学蓬勃的浪...
关键词:《藏西笔记》 散文 高宝军 文学风格 
论陈彦戏剧题材小说的民族性与现代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5-140,共6页王俊虎 刘宇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80);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22ND0427)。
陈彦的戏剧题材小说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和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学风貌。他在社会整体的现代性转型中以文学之眼观照现实问题,表现出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关注和思考。陈彦一方面通过对陕西地方方言、戏曲文化符号和对偶美学理...
关键词:陈彦 戏剧题材小说 民族性 现代性 
孙甘露《千里江山图》艺术风格新论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87-92,共6页王俊虎 张宸菡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当代陕西文艺评论视域中的‘人民性’质素研究”(2022ND0427)。
《千里江山图》是先锋派代表作家孙甘露突破自我写作模式的一部新作。小说以革命历史事件为线索,讲述了革命激流中以陈千里为首的中共地下组织成员们的赤诚信仰与无畏牺牲,为红色题材在当下的文学书写提供了有价值的范式。小说在人物塑...
关键词:孙甘露 《千里江山图》 艺术风格 
乡村建设·民间文艺·群众运动——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民族性与大众性探析
《当代戏剧》2024年第3期4-8,共5页王俊虎 张宸菡 
延安新秧歌运动是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的,以文艺民族化大众化为创作原则的一场文艺运动。它以动员边区广大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为目的,将陕北民间旧秧歌作为改造对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支持下掀起了以延安...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 乡村建设 民间文艺 群众运动 
论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秧歌剧作者身份的转换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王俊虎 张宸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80)。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
关键词:新秧歌运动 秧歌下乡 乡下秧歌 作者身份 
从“化大众”到“大众化”——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转型探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79-85,共7页王俊虎 李明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18ZDA280)。
延安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经历了从最初具有试验性质的“化大众”尝试到适应民众需求的“大众化”转型,完成了由五四传统的现代启蒙现实主义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过渡与转变,反映了时代与人民的呼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关键词:延安时期 现实主义 文艺大众化 
生态之美·民俗之奇·人文之智——地域文化视域中的贾平凹《秦岭记》解读
《商洛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20-26,32,共8页王俊虎 李明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ZDA280)。
《秦岭记》是贾平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笔记体小说,被誉为贾平凹的“山海经”。《秦岭记》继承了《商州三录》《山本》的秦岭叙事,但又不同于贾平凹从前的写作模式与叙事结构,它以笔记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五十七个秦岭故事,以展现广博的秦...
关键词:贾平凹 《秦岭记》 地域文化 
地域书写·城市想象·文学记忆——王安忆与程乃珊上海书写比较研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109-116,共8页王俊虎 赵文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延安文艺与现代中国研究”(编号:18ZDA280)。
上海是一座魔幻的城市,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的杂糅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作为上海书写的代表作家,王安忆与程乃珊为上海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记忆。王安忆以“上海移民”的身份透视上海,通过弄堂、服饰等意象书写俗常琐碎的日常生活,以平...
关键词:王安忆 程乃珊 上海书写 文学记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