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清曲

作品数:113被引量:7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谈欣王一媛贾立国陈小雪王小龙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艺术百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扬州清曲曲牌系统构成及衍化研究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21年第6期85-92,共8页谈欣 
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明清时调音乐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7BD081)阶段性成果之一。
扬州清曲,牌子曲代表曲种,因其历史长远、流传广泛而闻名于世,又因存留近百支明清时期曲牌,常被誉为“明清俗曲”活化石。这些曲牌来源复杂,形态多样,变体繁复,从曲调系统内部分析,存在曲牌相互生成及关联的现象,通过整腔“静态结构”...
关键词:明清俗曲 曲艺音乐 扬州清曲 曲牌 系统 
扬州清曲唱腔的可视化分析——以李政成、乔军《板桥道情》演唱为例被引量:2
《艺术百家》2019年第6期102-107,共6页邵萍 严锦隆 
2017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扬州清曲的发展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YSD015)阶段性成果
扬州清曲是发源于江淮地区的曲艺之一,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艺术价值不容小觑。本文运用知识图谱,梳理了近三十年来学界对于扬州清曲的研究状况,发现对清曲艺人的演唱关注度甚微。现以李政成、乔军演唱的《板桥道情》为例,利用音频软件对...
关键词:音乐艺术 扬州清曲 《板桥道情》 可视化分析 
创新:传统曲艺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兼论扬州清曲弹唱《扬州小巷》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2年第S2期380-381,共2页周寿泉 
扬州市曲艺团创作演出的《扬州小巷》,"词写得美,乐作得美,演员唱得美,表演形式更美",为曲艺艺术呈现形式创新的"成功之作"。该曲目创作中,在保持传统文化形式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力图创新,使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融入时代气息...
关键词:音乐艺术 扬州曲艺 创新 扬州清曲 《扬州小巷》 
扬州清曲音乐的审美特征及文化内涵被引量:2
《艺术百家》2009年第A01期161-166,共6页谈欣 
扬州清曲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明清时调在曲艺音乐中流变之典范。流行于扬州市区及周边城镇,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含有数百支唱腔及曲目。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定量分析等方法研究清曲唱腔特征并总结规律,以此推断出清曲独有的审美情...
关键词:扬州清曲 音乐艺术 唱腔特征 审美特征 文化内涵 
论扬州清曲的特色及其文化内涵被引量:2
《艺术百家》2006年第6期104-106,共3页袁野 
本文在分析扬州清曲题材的多样性、曲词的世俗性和娱乐性、音乐的交融性三大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扬州清曲是扬州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扬州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流域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见证等扬州清曲所包涵的独...
关键词:清曲 特色 文化内涵 扬州 
关于扬州清曲的几点思考被引量:5
《艺术百家》2002年第3期20-22,共3页朱祥生 
扬州清曲是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地方古老曲艺。数百年来 ,在扬州的乡土说唱文化中 ,就其外部形态看 ,她大抵只是只唱不说的 ,与只说不唱的评话和说、唱兼融的弹词并列为扬州曲艺“三朵花”。本文探究三个问题 :一、扬州清曲的本体价值及...
关键词:扬州清曲 本体价值 基本状态 主要任务 
几首民歌的渊源及流传被引量:7
《艺术百家》1998年第2期84-87,共4页吴岫明 
几首民歌的渊源及流传吴岫明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口头创作,可以说是音乐的最初萌芽,是自然形态的东西。但它却是最生动、最丰富和最有生命力的。因为它是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挚的反映。任何一首民歌在漫长...
关键词:九连环 民歌 八段锦 分节歌形式 曲式结构 渊源 五声音阶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地方戏曲 扬州清曲 
扬州花鼓戏考被引量:3
《艺术百家》1996年第2期67-73,共7页韦人 
扬州花鼓戏考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初探之二韦人在扬州地方戏曲发展史上,扬州花鼓戏占有重要位置。它是继扬州乱弹之后,扬州地方戏得以再度兴起的一块坚实的奠基石。如果把二百年前的“本地乱弹”与今天扬剧的关系形容为藕断丝连的话,...
关键词:花鼓戏 扬州民歌 扬州清曲 《扬州画舫录》 扬州戏 大世界 独特风格 磨豆腐 地方戏曲 艺人 
也谈扬剧发展与形成的几个问题——与成贻顺同志商榷
《艺术百家》1992年第1期125-128,共4页刘一飞 黄孰 
《艺术百家》1991年第1期刊载了成贻顺同志《关于扬剧的发展与形成》一文(以下简称“成文”)。文中对花鼓戏在江苏的流传、花鼓戏与扬州清曲在镇江的流传、发展,它们与镇江自清朝中叶以来手工业、商业繁荣的关系,以及花鼓戏与清曲的结合...
关键词:扬剧 扬州清曲 商业繁荣 手工业 镇江 小开口 香火戏 艺人 期刊 扬州戏 
关于扬剧的发展与形成被引量:4
《艺术百家》1991年第1期100-102,99,共4页成贻顺 
扬剧是由花鼓戏同扬州清曲结合而成为“小开口”,在上海发祥后,改称“维扬文戏”,后与到上海演出的香火戏(又称大开口,维扬大班)合流,定名为“维扬戏”,解放后叫扬剧。这些看法,人们大体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扬剧 扬州清曲 香火戏 小开口 文戏 大班 上海 艺人 打花鼓 镇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