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作品数:60被引量:54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雷雳谭三勤李增庆马利艳陈秋珠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教育观察》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心理学报x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发展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同学关系的调节效应被引量:17
《心理学报》2013年第12期1345-1354,共10页张国华 戴必兵 雷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BA120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青年基金(12YJC19000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2M520583);醒客工场项目(XK2012110002)
通过纵向追踪设计、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LM)考察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发展及其与自尊的关系,并探讨同学关系在自尊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作用。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北京的初中一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为期一...
关键词:初中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自尊 同学关系 多层线性模型 
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被引量:60
《心理学报》2011年第4期410-419,共10页徐夫真 张文新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09BZXJ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612;3097090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08JJDXLX270);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BA080304)
通过对549名初一至高二年级城市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特点及其与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并对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是否可以调节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1)在所有使用互联网的青...
关键词:青少年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疏离感 家庭功能 同伴接纳 
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与其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19
《心理学报》2008年第9期1021-1029,共9页雷雳 郭菲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70069);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6BeJY031);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资助
采用问卷法,以332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的分离-个体化、假想观众、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青少年互联网娱乐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网上娱乐且有更...
关键词:青少年 分离-个体化 假想观众 互联网娱乐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的编制与验证被引量:152
《心理学报》2007年第4期688-696,共9页雷雳 杨洋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028002);北京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SZ200610028006);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AFA06097);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资助项目(HSQN06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1)的资助
参照国内外研究并结合我国青少年的实际情况,旨在编制出更适合我国情况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dolescent 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 Scale,APIUS)。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APIUS由6个维度构成,即突显性、耐...
关键词:青少年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 
青少年的时间透视、人际卷入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33
《心理学报》2004年第3期335-339,共5页雷雳 李宏利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 (EBA0 10 42 9);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学习与认知 )的资助
该文通过问卷法调查了 5 89名青少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 ,拟探讨影响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重要变量。研究发现不同时间定向可以通过不同人际卷入变量预测青少年的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研究指出 ,重视不同人际卷入变量 (如积极同伴卷入与适度...
关键词:青少年 时间透视 人际卷入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