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作品数:60被引量:540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相关作者:雷雳谭三勤李增庆马利艳陈秋珠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医学杂志》《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探新》《教育观察》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全科护理》2023年第32期4522-4525,共4页相旭 高玲 王美丽 闫梦华 常晓芳 
郑州市2023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编号:ZSLX20231545。
综述了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现状、影响因素、危害及干预策略等,以期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青少年 影响因素 干预 预防 
积极同伴压力与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希望和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2023年第5期637-643,共7页易芳 熊小娇 滕召军 叶宝娟 廖丽萍 颜茹娜 李玉华 
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16wtzd13);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重大)项目(JD16117);博士科研启动金(0901/12021976)。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探究积极同伴压力对初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同伴压力量表、儿童希望量表、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739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发现:(1)积极同...
关键词:初中生 积极同伴压力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希望 意向性自我调节 
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被引量:10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年第3期399-406,共8页魏华 何灿 刘元 周宗奎 李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21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YJC880025);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8-CXTD-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8ASH012);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Nanhu Scholars Program for Young Scholars of XYNU)。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
关键词:留守经历 粗暴养育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模型 
情绪与社交孤独对大一新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
《卫生职业教育》2022年第11期123-126,共4页蔡瑶瑶 占丹玲 王礼申 
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共建项目(G2020025);韶关学院第二十一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YJY2020126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2021年度开放课题(SCNUKFYB051)。
目的探究大一新生生命意义感在情绪与社交孤独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间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情绪与社交孤独量表、人生意义问卷、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62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关键词:情绪 社交孤独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被引量:2
《嘉应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侯小花 何资桥 王素芹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2020WTSCX 153);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校内科研学术类立项项目(2019HSXS06)。
采用童年期创伤问卷、感恩问卷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PIU)对192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大学生关系创伤、感恩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女大学生在PIU上的差异不显著,在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上的差异也不显...
关键词:大学生 关系创伤 感恩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调节效应 
青少年互联网社交偏好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研究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96-102,共7页陈健 
有关研究表明偏好于互联网社交(Preference for Online Social Interaction,简称POSI)是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roblematic Internet Use,简称PIU)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与多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免疫POSI对PIU的影响效...
关键词:互联网社交偏好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兄弟姐妹状况 年龄群组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社会适应的中介作用被引量:10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年第3期409-414,共6页宋静静 刘陈陵 黄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31800941).
目的:探讨自我概念清晰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青少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328名青少年,采用问卷法调查其人口学信息、自我概念清晰性、核心自我评价、社会适应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结果:在控...
关键词:自我概念清晰性 核心自我评价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社会适应 
青少年依恋与互联网过度使用关系探析被引量:1
《教育观察》2020年第3期77-79,共3页李茜 
青少年互联网过度使用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之一。研究发现,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和父母同伴依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依恋质量越差,互联网过度使用情况越严重。依恋视角下青少年PIU预防和干预,应由政府、学校、家庭等社...
关键词:依恋 青少年 网络成瘾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未来时间洞察力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被引量:4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郭琪琪 吕厚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青少年未来时间洞察力研究”(编号:14BSH080);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虚拟社区的身份认同研究”(编号:18SKB002)
为探讨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之间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对310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未来积极、未来坚持、未来明晰和未来计划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显著负相关;未来...
关键词:未来时间洞察力 时间管理倾向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时间管理的关系被引量:18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年第6期919-923,共5页陈李双 包居旺 黄端 
2017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7Q148)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与时间管理的关系。方法:对611名大学生用时间管理问卷(TMQ)、青少年病理性互联使用量表(APIUS)与中文生命意义感问卷(C-MLQ)进行测查。结果:①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正相关(r=0.51,P<0.00...
关键词:生命意义感 病理性互联网使用 时间管理 大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