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弟子

作品数:122被引量: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葛志毅王葆玹宋艳萍韩国磐刘桂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公孙弘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汉代博士杂识
《现代中文学刊》1999年第5期6-14,共9页召玉 
汉武帝即位不久,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随后又根据公孙弘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并置博士弟子。《五经》博士的设置及其传经活动,使得战国时已经衰落、遭秦火更近于灭绝的儒学重新兴盛,并发展成汉代经学,儒术得以独尊。
关键词:博士弟子 独尊儒术 董仲舒 秦始皇 公孙弘 窦太后 汉代经学 儒家思想 五经 汉书·艺文志 
重评公孙弘被引量:5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12-14,共3页宋艳萍 
公孙弘是中国历史上以布衣封侯拜相的第一人。居相位时,上书请立太学,为博士置弟子员。还确立了公羊学的相对独尊地位,在中国儒学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孙弘在其仕途中,有曲意阿上、投机钻营之嫌,但这些都是封建专制制度造...
关键词:公孙弘 公羊学 博士弟子员 《春秋》决狱 
论置博士弟子员与意识形态的关系被引量: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8年第3期50-51,共2页郜积意 黄珊 
关键词:博士弟子员 意识形态建设 公孙弘 思想史 独尊儒术 学术史 《史记》 知识权威 《汉书·武帝纪》 经学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被引量:1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第1期155-163,共9页华友根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
关键词:博士弟子员 董仲舒 学校教育 郡国学 公孙弘 王莽 地方学校 教育内容 独尊儒术 辟雍 
西汉五经博士经说分家问题刍议——兼与罗义俊先生商榷
《史林》1991年第2期8-13,共6页承载 
以汉武帝建立五经博士为重要开端,儒家经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的主要来源,其传授规模迅速扩大。不仅经学传习者日众,而且经说愈趋纷歧,派别渐次复杂。此一现象的产生,对经学的发展,乃至学者人格、道德的建立,幸焉,不幸焉?是一个值得研究...
关键词:统治思想 封建政治 五经 汉武帝 两汉经学 儒家经学 博士制度 公孙弘 博士弟子 宣帝 
天人三策与西汉中叶的官方学术——再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间问题被引量:7
《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98-108,共11页王葆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春秋以后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过去学者大多认为其事发生于西汉武帝年间,持异议者仅数人而已。笔者曾撰文论证此事发生于武帝之后(见《哲学研究》1990年第1期)。最近,黄开国先生在《独尊儒术与西...
关键词:独尊儒术 董仲舒 武帝时期 西汉中叶 公孙弘 罢黜百家 博士弟子 元光元年 时间问题 汉武帝 
汉代太学考选制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4期47-54,共8页陈蔚松 
秦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采取了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极端措施。虽有博士官,只备政府顾问,始终没有注意到设立官学。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之一。汉朝建立之后,陆贾向高祖陈说马上可以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劝...
关键词:汉代太学 博士弟子 太学生 汉武帝 董仲舒 太常 公孙弘 新局面 七国之乱 考试制度 
汉武用人议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6年第6期37-42,共6页陈敬木 
汉武帝执政五十四年,先后八次专门下诏书征选贤能良才,这在封建社会是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八次是:①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关于"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的诏令;②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关于郡国举荐孝廉的诏书;③元光元年五月,关...
关键词:汉武帝 公孙弘 元光元年 公元前 董仲舒 诏书 人才观 博士弟子 霍去病 用人观 
论汉代的高等教育—太学
《天津师大学报》1985年第5期50-57,36,共9页刘凌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早期阶段,社会仍处于急剧的变化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汉代的统治阶级,在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创置与调整,教育制度亦是其中之一。本文仅就当时官办的太学及有关问题作一些探索,至于郡国所办之学...
关键词:太学生 后汉书 封建社会 统治阶级 政治经济 博士弟子 董仲舒 地主阶级 公孙弘 汉光武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