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点霉

作品数:47被引量:137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兴红胡汉桥白金铠吕国忠刘伟成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学通报》《江苏农业科学》《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南方果树》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叶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多花黄精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对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2023年第6期1038-1046,共9页崔馨燕 但雨柔 李金金 马万里 汤子萱 尹福强 刘铭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专项重点项目(cstc2020jscx-tpyzxX0007)(201303015-02)。
采集具有典型叶斑病症状的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叶片,分离其病原菌,利用形态学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剂对其菌落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病原菌...
关键词:多花黄精 叶点霉 分离鉴定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生物学特性 抑制作用 
引起李树叶斑病的首都叶点霉鉴定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2023年第5期986-989,共4页鲁萌萌 马立安 唐利华 黄穗萍 陈小林 郭堂勋 李其利 
广西重点研发计划(桂科AB20159041)。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是多年生落叶果树,在我国分布甚广,品种繁多,我国也是李树种植面积和年产量最大的国家[1]。近年来,随着李树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而果农的栽培和管理模式简单粗放,导致各种病虫害的滋生,严重影响李树果实的质量...
关键词:李树 落叶果树 叶斑病 褪绿 叶点霉 简单粗放 病虫害 管理模式 
山茶“绿岛型”叶斑病——叶点霉引起的新病害被引量:2
《园艺学报》2020年第1期179-186,共8页何美仙 孙占斌 缪作清 
金华市科学技术局农业类重点项目(2014-2-004).
201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山茶种植基地发现了一种"绿岛型"叶斑病,为明确其病原,采集病叶,分离和纯化病原菌,并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的病原菌接种到健康山茶植株上,出现的病害症状与田间症...
关键词:山茶 叶斑病 叶点霉菌 
富阳地区茶叶叶部病害病原种类及发病规律
《浙江农业科学》2018年第12期2219-2221,共3页胡敏骏 朱顺根 许杰 王汉荣 王连平 方丽 谢昀烨 
杭州市富阳区农林科技推广项目;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通过2016—2017年对富阳地区茶叶主要叶部病害种类及发生规律的调查表明,富阳地区茶叶叶部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灰叶斑病和叶点霉叶斑病3种。总结不同月份的茶叶叶部病害的病原菌发生概率可知,春季为叶点霉属真菌引起的叶斑病为主,易于侵...
关键词:灰叶斑病 炭疽病 拟盘多毛孢 刺盘孢 叶点霉 
榛子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6
《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7期101-103,共3页孙俊 
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编号:2014014)
为了对辽宁省近年发生的新病害——榛子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测定。采用已经鉴定并报道的榛子叶斑病致病菌榛叶点霉(Phyllosticta coryli)菌株分别置于设定条件下,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分别测定该病原菌菌丝及分生...
关键词:榛子 叶斑病 榛叶点霉 菌落直径 生长温度 生物学特性 
银杏叶点霉叶斑病病原菌鉴定被引量:2
《贵州农业科学》2014年第12期126-128,共3页马成 彭丽娟 吴石平 
为明确银杏叶点霉引起的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对贵州采集的叶斑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采用形态和分子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杏叶点霉叶斑病的病原菌为Phyllosticta captilensis。
关键词:银杏叶斑病 叶点霉 
爬山虎叶斑病的发生及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2
《北方园艺》2014年第17期127-129,共3页邱宁宏 桑维钧 詹宗文 
贵州省科教青年英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黔省专合字(2012)148)
以遵义职业技术学院新蒲校区爬山虎绿化带为研究对象,经连续3年的野外观察,总结了爬山虎叶斑病的症状和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该病由爬山虎叶点霉引起;田间药效试验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
关键词:爬山虎 叶斑病 发生规律 叶点霉属 药剂防治 
大花黄牡丹叶斑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被引量:5
《北方园艺》2014年第18期132-135,共4页张格杰 何建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60005)
以发病大花黄牡丹为试材,采用常规法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等方法确定病原,并通过平皿菌丝生长抑制法筛选有效防治药剂。结果表明:大花黄牡丹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叶点霉属斑点叶点霉(Phyllosticta commonsii)。抑制...
关键词:大花黄牡丹 叶斑病 叶点霉 病原鉴定 药剂筛选 
影响桃叶卫矛叶斑病病菌发生的环境条件被引量:1
《经济林研究》2013年第3期133-135,共3页胡延生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吉教科合字(2011)第178号)
为了掌握桃叶卫矛叶斑病病菌的发生规律以防控该种病菌的发展,采用菌种组织分离、单孢子分离等方法,就温度、pH值及光照等环境条件对桃叶卫矛叶斑病病菌菌丝、病原孢子生长的影响问题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桃叶卫矛叶斑病病菌菌丝生...
关键词:叶点霉 光照 PH 温度 菌丝 孢子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被引量:7
《植物保护学报》2013年第4期383-384,共2页李继平 苓强 李敏权 惠娜娜 漆永红 樊廷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02);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项目(GNCX-2009-1)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
关键词:玉米生产 叶斑病菌 叶点霉 生物学特性 伊利诺斯州 安大略省 田间发生 玉米产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