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翁

作品数:193被引量:1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英花任永刚李鹏邹贺吴珏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游园不值》冠绝唐宋的密码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2025年第9期78-79,共2页牛筱琼 
《游园不值》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中选编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末年的文人叶绍翁,虽然他不是顶流诗人,诗所写的题材也是常见的“访友不遇”,但是这首诗却成为了顶流,数百年来,众口传诵。那么,其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
关键词:叶绍翁 古诗词诵读 履齿 密码 《游园不值》 
红杏枝头春意闹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冷林蔚 
杏花是春天的使者。宋代宋祁的名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都写出了杏花带来的浓浓春意。说到这里,见过杏花的人应该会有疑问,杏花明明是淡粉色或者白色,为什么诗人写“红...
关键词:叶绍翁 宋祁 红杏出墙 淡粉色 杏花 春意 宋代 
古诗词中野菜鲜
《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24年第5期60-60,共1页雷莉 
韩愈说:“草色遥看近却无”,雨润草萌,远望青绿色近看草芽刚破土冒尖,才有“望山踏春跑死马”。不经意就到了朱熹说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即或“春色满园关不住”(叶绍翁诗),也敌不过春令时鲜更诱人。说到时鲜,首推野菜一族。春天的味道...
关键词:万紫千红总是春 叶绍翁 古诗词 野菜 春色满园 
竹外桃花三两枝
《新教育(海南)》2024年第15期30-30,共1页任随平 
桃花开,三两枝最妤。三两枝桃花,寂寂然,从墙院伸出头来,带着几分羞,有浅浅的隐逸情怀。叶绍翁立于墙院之外,看到了一枝出墙的红杏和关不住的满园春色。东坡先生从一幅画中走进去,看到了竹林之外绽放的三两枝桃花。出墙的一枝红杏,灿灿...
关键词:东坡先生 隐逸情怀 叶绍翁 桃花 一幅画 竹林 绚烂 
《阳羡书生》“锦行障”背后的身体想象
《读书》2024年第4期55-60,共6页高明月 
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的《阳羡书生》一篇抽思甚幻,令人恍惚不可方物。志怪小说天然的形象元素和迷谭般的叙事构架,转变为民族动画叙事的视觉隐喻,产生新的审美意义。在改编成动画片的《中国奇谭·鹅鹅鹅》中,狐狸书生眠欲觉时,与猪...
关键词:阳羡书生 宋话本 志怪小说 身体想象 叶绍翁 视觉隐喻 审美意义 狐狸 
快乐的花儿盛放在阅读的枝头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23年第7期43-45,共3页李柳若 张文蕊(指导) 
我爱阅读,因为它灿烂了我头顶的那片天空。翩然在唐诗宋词的万紫千红里“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在这花草盛美的春天里,我轻轻折下一枝青青的杨柳,送给即将远行的爸爸。爸爸的车子渐行渐远,杨柳...
关键词:叶绍翁 丝丝缕缕 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诗宋词 杨柳枝 李后主 渐行渐远 难分难舍 
于平常事物中发现诗意——《游园不值》新解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年第7期103-104,共2页任永刚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被收入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板块。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人乘兴游园,在常人容易忽视的事物上发现了诗意,生发了合理联想,进行了巧妙构思,并以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为代表,着力赞美了春天...
关键词:叶绍翁 统编教材 巧妙构思 南宋诗人 古诗词诵读 合理联想 《游园不值》 容易忽视 
也说岳飞之死
《海内与海外》2023年第2期106-109,共4页朱秀海 
电影《满江江》热映,引起观众热议。为着武穆王岳飞的死因,报纸上曾热闹过一阵子,以至有人指斥某某重提此案,其意在欲为秦桧翻案。因多年前曾读《金史》及南宋叶绍翁所著《四朝闻见录》,知个中原因早为当时人洞悉,并记之于书,今人于千...
关键词:《金史》 叶绍翁 个中原因 四朝闻见录 
“三美论”视域下叶绍翁诗歌英译及赏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年第3期3-6,共4页李斌 
2022年度丽水市“宋韵文化”专项课题(起止时间:2022.01-2022.12,项目编号:LBZX202202)。
许渊冲的“三美论”是翻译的重要理论原则,对中国古诗词译介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叶绍翁是我国宋朝中期江湖派诗人,其诗歌具有田园韵味之美,在宋朝诗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根据“三美论”对叶绍翁部分诗歌英译进行赏析,并创译其中一...
关键词:“三美论” 译介推广 叶绍翁 诗歌 
蟋蟀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22年第11期40-41,共2页李婧 
小小蟋蟀蕴含着童趣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就是蟋蟀,入夜了,几个小孩子在篱笆旁挑着灯笼抓蟋蟀,让客游在外的作者见到,不由得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孩子们,猜想他们现...
关键词:叶绍翁 蟋蟀 促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