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性

作品数:191被引量:19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江胡凌君武鹏峰邵小明刘雪华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省筹资金资助回国留学人员科研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工业)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角鸮 安能辨我与树枝
《今日中学生》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彭之梅 
红角鸮(xiao)又叫东方角鸮,是小型夜行性角鸮。圆滚滚的脑袋上有两根天线一样的耳羽,当它情绪激动或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耳羽就会直直竖起来。一双亮黄色的眼睛镶嵌在大脸盘子上,威严地审视着暗夜里的飞禽走兽。
关键词:夜行性 耳羽 情绪激动 
蛇眼进化之谜
《人与自然》2025年第1期36-45,共10页任惠云 
蛇眼,是蛇身上神秘而迷人的视觉器官,向来令人着迷。蛇眼的结构与它们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需求相关。大多数蛇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它们需要在黑暗中准确地定位猎物,那它们的眼睛真如鹰眼一般锐利?还是比象眼还高度近视呢?蛇的眼睛长在头的...
关键词:高度近视 夜行性 在黑暗中 视觉器官 蛇眼 眼睛 
暗夜猎手
《环球科学》2024年第18期32-33,共2页斯科特·达特菲尔德 戴黛(译) 
在一些文化中,猫头鹰是智慧和灵性的象征,而它们在动物世界中也是顶级的捕猎专家。大多数猫头鹰为夜行性动物。它们隐匿在低矮的树枝或灌木丛中静静等待,凭借惊人的视力和听力锁定猎物的位置,然后要么快速向地面俯冲,抓走小型哺乳动物...
关键词:小型哺乳动物 猫头鹰 夜行性 猎物 
野生白缘[鱼央]亲鱼驯养试验
《水产养殖》2024年第8期40-41,43,共3页冯云鹏 杨胜保 方善臣 单云江 方媛林 王萧 
白缘[鱼央](Leiobagrus marginatus)是一种小型底栖鱼类,属于鲇形目,钝头[鱼央]科,[鱼央]属。其身体光滑且没有鳞片和肉间刺。因其鳍边缘呈白色而被称为白缘[鱼央],又因其胸鳍和背鳍具有3枚毒刺而被当地渔民称为“水蜂子”“河蜂子”和...
关键词:白缘 夜间活动 水生昆虫 夜行性 繁殖生物学 鲇形目 过度捕捞 日常养护 
澳洲生物多样性——袋獾
《中学生物学》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袋獾(Sarcophilus harrisii)属于袋鼬科袋獾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动物。仅见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是该地区特有的生物种类。袋獾体型矮胖且粗壮,头大尾短。毛发呈黑色,胸部和臀部有白色斑块。袋獾的面部和头顶有触须,有...
关键词:有袋动物 塔斯马尼亚 白色斑块 生物种类 袋獾 夜行性 在黑暗中 澳大利亚 
在森林里寻找莹火虫
《奇趣百科(动物故事)》2024年第6期15-19,共5页小阳(文/摄影) 
当最后一束阳光消失在群山背后的时候,大地褪去了白天的燥热,森林里变得热闹起来。不少动物都出来活动了:纺织娘摩擦着翅膀发出声音,夜蛾在树上吸食果实的汁液……夜行性动物中有一个神秘的家族,它们其貌不扬,却能发光,它们广为人知,却...
关键词:夜行性 萤火虫 森林 动物 
一起野生领角鸮雏鸟的救护与饲养
《广西畜牧兽医》2024年第3期118-118,共1页陈梓梅 
猫头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类有130余种,多为夜行性食肉猛禽,主要以鼠类、小鸟、蜥蜴、鱼和昆虫为食。南宁市常见的猫头鹰有领角鸮、斑头鸺鹠、仓鸮、草鸮、鹰鸮等。每年3月至7月为大多数猫头鹰繁殖育雏的季节,不少市民都能在市区内...
关键词:猫头鹰 夜行性 热心人士 斑头鸺鹠 参考经验 雏鸟 救护 
蝙蝠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昼夜表达节律与适应性进化研究
《兽类学报》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王慧 许宁宁 李昕彤 冯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1561);2022年国家级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长期以来,生物钟相关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表明核心生物钟基因Per1广泛参与哺乳动物昼夜节律调控。然而,Per1基因在具有不同昼夜节律活动模式的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了遗传位点改变,以及这些改变是否促进了哺乳动...
关键词:生物钟 夜行性哺乳动物 Per1基因 昼夜节律 适应性进化 
一群博物猎人的“虫林野趣”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12期6-7,共2页
在福建福州,有一群资深的昆虫爱好者,他们常年行走在野外考察。2018年,昆虫研究者刘鹏宇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组建了“虫林野趣”工作室。每年,他们会和官方机构及科研团队合作,花上数月,在深山野林中寻找物种。有时候,为了适应夜行性昆虫...
关键词:官方机构 科研团队 夜行性 野外考察 福建福州 工作室 野趣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分析安徽麝活动节律被引量:2
《动物学杂志》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熊子翔 许晓萌 唱意 吴昊玟 杜嘉和 姚子毅 徐红英 杨勤跃 李翔 漆俊 
2021年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项目。
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我国特有种,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狭窄地分布于安徽、河南及湖北三省交接的大别山区域。为明确安徽麝的活动节律及其与其他动物的相互关系,2021年1月至12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罗田...
关键词:安徽麝 湖北大别山 活动节律 夜行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