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腔艺术

作品数:388被引量:18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费玉平仲立斌张俊宋捷王夔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中国戏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国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说唱到戏曲 皖南花鼓戏的唱腔艺术与发展探究
《中国戏剧》2025年第3期94-96,共3页吕琳 
皖南花鼓戏是安徽的地方戏曲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清朝,发展经历十分丰富。与安徽的其他剧种(如黄梅戏、徽剧)相比,皖南花鼓戏的特点是够“俗”而不够“雅”。当前,学术界对皖南花鼓戏有足句多的关注度,对其复杂的发展经历做出了诸多考...
关键词:皖南花鼓戏 调式调性 唱腔特色 腔音列 黄梅戏 唱腔艺术 徽剧 音乐形态特征 
中原豫剧王(素君)派小生唱腔艺术研究
《中国戏剧》2024年第6期74-76,共3页李朋杰 
近些年,一个新的豫剧表演流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就是豫剧王(素君)派。王素君是豫剧女小生的杰出代表,20世纪50年代,她与豫剧名家王秀兰、王敬先并称“汴京三王”,享誉中原剧坛。王素君的艺术影响之大与造诣之高,深受业内外人士的...
关键词:舞台艺术 拷红 业内外人士 唱腔艺术 豫剧 张君瑞 潘必正 女小生 
恩波自喜从天降走近昆剧闺门旦罗晨雪
《中国戏剧》2021年第5期42-45,F0002,共5页叶长海 朱锦华 
2012年,罗晨雪以人才引进的方式从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来到上海昆剧团工作,正式拜师张静娴。一切归零,一切重来。在静娴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关心培养下,罗晨雪快速融入了上昆生活,无论在唱腔艺术还是表演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上海昆剧团 闺门旦 唱腔艺术 表演艺术 昆曲 人才引进 演艺集团 
豫剧唐派唱腔艺术研究被引量:1
《中国戏剧》2021年第2期67-68,共2页朱明月 
豫剧的派别,犹如《三国演义》开头谈论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四大地域分支合流之后,又涌现了以演员的个人演唱风格为代表的流派艺术。其中,以唐喜成艺术风格为代表的唐派艺术...
关键词:豫西调 演唱风格 祥符调 豫东调 沙河调 豫剧 流派艺术 唱腔艺术 
豫剧名家马金凤唱腔艺术研究被引量:2
《中国戏剧》2020年第9期57-58,共2页曾娜妮 
豫剧在发展长河中,在四大地域流派成熟后又逐渐形成了以艺术家个性唱腔为美学特色的艺术流派,其中由豫剧名家马金凤开创的马派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享誉菊坛。老舍先生在诗中赞她是"歌舞全能手,悲欢百炼材"。马金凤不仅开创了戏曲界的"帅旦...
关键词:马金凤 豫剧 地域流派 马派 洛阳牡丹 帅旦 老舍先生 唱腔艺术 
探析越调“婉约派”的审美意蕴
《中国戏剧》2020年第7期65-66,共2页吴蓉 
越调是河南地区流传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之一,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调)代表性传承人、著名越调表演艺术家毛爱莲被称为"越调的常青树",其唱腔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被称作越调的...
关键词:越调 非物质文化遗产 鼻腔共鸣 婉约派 唱腔艺术 审美意蕴 手法丰富 板腔 
“细”处品戏:谈京剧《谢瑶环》“花园”中的唱腔艺术
《中国戏剧》2020年第6期73-74,共2页赵澜 
京剧《谢瑶环》是田汉先生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该剧由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先生首演,后经几代艺术家搬演,现已成为国家京剧院的代表剧目。《谢瑶环》讲述的是武则天时期,女官谢瑶环奉旨乔装巡按江南,在义士袁行...
关键词:中国京剧院 杜近芳 谢瑶环 碗碗腔 武三思 惩治腐败 来俊臣 女巡按 
论晋剧《打金枝》中沈后的艺术呈现
《中国戏剧》2020年第4期52-54,共3页齐红梅 
晋剧《打金枝》之所以流传至今,深受百姓喜爱,就因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契合了各个时代人民的精神需求。该剧作为在山西众多剧种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和影响力的重头戏,历经多少年、几代艺人精心打磨,盛演不衰,成为晋剧中的经典剧目,具...
关键词:《打金枝》 唱腔艺术 
为求一新声 苦咏千百遍 试论豫剧阎派的唱腔艺术
《中国戏剧》2014年第7期64-65,共2页田慧娟 
阎立品先生作为豫剧界富于代表性的旦行表演艺术家之一,以温文雅丽之唱风,细腻清新之绝唱,在中国豫剧发展史上占据显赫地位,为推动豫剧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继者所高山仰止。
关键词:豫剧 唱腔艺术 表演艺术家 发展史 旦行 
对歌仔戏唱腔艺术的实践与传承
《中国戏剧》2011年第11期68-69,共2页庄必芳 
一曲乡音传两岸,歌仔戏是我国三百多个居巾冲中唯一诞生于台湾,至今盛行于两岸的地方戏曲。歌仔戏源起于闽台的民间歌谣,唱腔艺术在这个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位从艺数十年的歌仔戏演员,委婉深情、淳朴动人的唱...
关键词:唱腔艺术 歌仔戏 传承 实践 地方戏曲 民间歌谣 两岸 剧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