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腔

作品数:505被引量:47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钱庆利邓君孙振忠侯瑞祥徐万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吉剧
《戏剧文学》2025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吉剧是吉林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在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因其诞生于吉林省省会长春而得名。1959年,吉林省开始创建吉剧,进行新剧种的实验工作,1960年吉林省吉剧团正式成立。2021年5月24日,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
关键词:东北民歌 伴奏乐器 板腔体 吉剧 二人转 地方戏曲剧种 新剧种 
京剧中的曲牌体与板腔体的差异分析
《戏剧之家》2025年第1期22-24,共3页王淳 
本文通过对京剧中曲牌体和板腔体的深入研究,分析了两种音乐体制在音乐结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旨在促进从业者对两种京剧音乐体制的理解与欣赏。
关键词:京剧 戏曲音乐 曲牌体 板腔体 
濒危剧种的困境与出路——弦板腔现状调查
《戏曲研究》2024年第4期171-188,共18页何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已失传及濒临失传剧种研究”(项目编号:23ZD05)阶段性成果。
弦板腔又名“板板腔”,因主奏乐器为弦子和板子(呆呆子)而得名。主要流行于陕西关中西部的乾县、礼泉、兴平、咸阳、武功、周至等县市,长期以皮影形式演出。1957年3月,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鼓舞下,弦板腔皮影戏尝试由人扮演,...
关键词:皮影戏 濒危剧种 碗碗腔 主奏乐器 弦板腔 现状调查 困境与出路 
湖南高腔剧种曲牌【山坡羊】板腔化研究
《乐器》2024年第11期64-67,共4页胡杨 
湖南五大高腔剧种以曲牌联套体结构存在与发展。如今,以曲体结构板腔化因素——“滚调”曲体结构成分的加入,“定腔乐汇”唱腔旋律的变奏出现,造就以【山坡羊】曲牌为代表的湖南高腔剧种曲牌结构板腔化的现象。湖南高腔剧种曲牌板腔化,...
关键词:湖南高腔剧种 【山坡羊】 曲牌体 曲牌群 滚调 板腔化 
传统弦板腔皮影戏的育人价值及实施路径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53-57,共5页王珂 郝军 
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课题(2023QN1198);陕西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2023XKT13,2023XKT73)。
作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是高校开展德育、智育、美育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积极的思想引领作用和育人价值,有必要将其引入高校校园。以陕西地方戏曲弦板腔皮影戏为切入点,探究其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传统戏曲 弦板腔皮影戏 高校 育人价值 
歌剧选段《仰长天,泪如雨下》演唱风格分析
《艺术评鉴》2024年第17期13-18,共6页苏丹 
2023年凯里学院音乐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专项经费支持项目。
歌剧选段《仰长天,泪如雨下》出自中国民族歌剧《党的女儿》,是剧中主要角色七叔公的一首咏叹调。该选段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同时也是七叔公这个人物形象在剧中的第一次亮相。这首作品通过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戏曲板腔体的融合,赋予了七...
关键词:中国民族歌剧 歌剧选段 板腔体 演唱风格分析 
新世纪中国歌剧旋律写作与主题
《音乐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37-51,M0003,共16页傅显舟 
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新世纪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4BD047)阶段性成果。
新世纪中国歌剧旋律写作通常有主题设计与贯穿,注重人物情感表达、戏剧场景描绘与音乐形象打造。声乐旋律分为板腔体、歌谣体两类基本曲体结构,或二者混合使用。宣叙调的旋律写作尊重汉语声调与节奏规律,器乐旋律伴随唱腔或独立使用,担...
关键词:歌剧 声乐曲 器乐曲 板腔体 歌谣体 
“咏叹”如何入“戏”:重审现代中国新歌剧问题的一组关键词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4年第7期102-114,共13页江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现代中国民众戏剧理论、话语与实践研究”(批准号:21FYSB005);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新型社会空间与演剧形态研究”(批准号:22XNQT36)成果。
“新歌剧”问题贯穿了自清末戏曲改良到延安文艺民族形式探索的现代中国戏剧史,20世纪30年代,民众戏剧热潮更赋予其表现民众之声的核心诉求。然而,追求民众性、现代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新歌剧理想要面对诸多观念桎梏和实践难题,“咏叹”...
关键词:文艺大众化 延安文艺 剧本创作 戏曲改良 中国戏剧史 辩证综合 新歌剧 板腔体 
多维探索昆曲的文化基因与美学内涵——评安裴智新著《跨文化视域下的昆曲文化身份研究》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24年第7期127-130,共4页郑培凯 
戏曲作为中国舞台表演艺术,自从宋金以来,就以相当成熟的姿态糅合了文学写作、音乐、舞蹈,以及程式化的特殊表演方式,呈现丰富的社会百态,以生动的情节展示人们所遭遇的悲欢离合,成为雅俗共赏的娱乐形式。中国戏曲发展的历史,从北方杂...
关键词:板腔体 娱乐形式 表演方式 跨文化视域 美学内涵 农耕社会 昆曲 中国戏曲 
粤剧歌谣体研究
《戏曲研究》2024年第2期290-312,共23页钟雄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20世纪以来中国戏曲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B032)阶段性研究成果。
歌谣体,学界一般认为是在粤剧漫长的孕育、成型与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声腔结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唱念卷》阐述为:粤剧是个多声腔的剧种,在其孕育、成型、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两大类的声腔结构,即板腔体(或称“板...
关键词:板腔体 曲牌体 板式变化体 民间小调 粤剧 民间歌谣 广东音乐 唱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