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

作品数:1044被引量:215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冀诚王辉斌范正群单正齐韩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佛教协会西藏民族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的人名寓意与佛教意蕴
《文史知识》2016年第12期110-112,共3页陈嘉琳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收入明代嘉靖年间洪楩所刊《六十家小说》,被认为是传世宋元话本之一,讲述五戒禅师私淫红莲,为明悟禅师点化的佛门故事。五戒禅师与明悟禅师为南山净慈光孝禅寺的两个得道高僧,二人同升法座,交情甚笃。寺中清一道...
关键词:明悟 红莲 六十家小说 慈光 宋元话本 法座 明代嘉靖 中清 顿悟成佛 六祖慧能 
从弥勒净土到阿弥陀净土的嬗变
《文史知识》1992年第10期85-89,共5页施光明 
在中国佛教诸流派之中,净土宗可谓是信徒最广泛的流派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村妇老妪,口诵阿弥陀佛名号,虔诚礼敬,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然而,净土信仲在中国却曾经历了一个从弥勒净土到阿弥陀净土的嬗变过程。剖析这一过程,可以使我们...
关键词:弥陀净土 净土信仰 佛教中国化 净土宗 往生 道绰 西方极乐世界 中国佛教 成佛 口诵 
浴佛节与佛成道节
《文史知识》1991年第7期108-113,共6页王景琳 
寺院中的节日概念,和世俗不大一样,像所谓'结夏'、'解夏'、'自恣'以及大大小小佛、菩萨的生日等等,在僧人看来,都可以算是节日。不过,按世俗的眼光看,这里很多只不过是比较隆重的仪式而已,或者仅仅是在寺院的记事簿上才能找到它的踪迹,...
关键词:浴佛节 结夏 释迎牟尼 佛诞 四月初八 成佛 不落夹 五味粥 佛祖统记 寄归传 
“观世音”的来龙去脉
《文史知识》1989年第1期87-90,共4页王景琳 
在中国古代无数的神祗中,和老百姓感情最深、关系最密切的,大概莫过于观世音了。看看老百姓对她的称号吧:'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关键词:观世音菩萨 马郎妇 三障 妙庄王 印度佛教 老和尚 成佛 阿弥陀 密宗 摩诃止观 
俗语佛源
《文史知识》1988年第5期122-123,共2页
虚妄 '虚妄'的意思是虚幻,不真实。佛教认为,'虚妄'是'凡夫'的迷执,是生死烦恼之源,正如《涅槃经》卷三八所说:'一切恶事,虚妄为本。''虚妄'的最大特点是分别,即不断地区分是非,利害、顺逆等,为取舍所苦。
关键词:涅槃经 八所 成唯识论述记 三界唯心 自心 证道歌 十玄门 好义 尼连禅河 成佛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被引量:15
《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3-9,共7页赵朴初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问题,是最近思想文化界讨论的'热门'论题。传统文化的讨论,又是这'热门'之中的兴奋点。对于这次讨论,我了解不够,考虑也不太成熟。但我认为,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关键词:人类文化发展 思想文化界 缘起论 人间佛教 中国佛教协会 一切众生 晚唐诗人杜牧 《法华经》 成佛 因因果果 
略论中国佛教的特质
《文史知识》1986年第10期31-37,共7页方立天 
一、中国佛教的特质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后来广泛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壤上,经过'嫁接'、生根、成长,产生了自己的独特结构,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体系,呈现出了可谓中...
关键词:中国佛教 简易性 调和性 社会上层建筑 顿悟成佛 中国传统思想 佛教宗派 佛教学者 净土宗 判教 
印度的商人与佛教
《文史知识》1986年第9期106-106,共1页伊木 
根据佛经的记载,释迦牟尼刚成佛时,从菩提树下站起来,首先向他奉献食品的是两个商人。给孤独长者是印度家资万贯的大商人,他曾布金满地购买一座花园赠送给释迦牟尼。为什么视财如命的商人对乞丐一般的出家苦行僧竟会这样大方,这样尊敬,...
关键词:视财如命 菩提树下 曾布 成佛 季羡林先生 金满 释迎牟尼 圣王 商业经济 古代社会 
释迦牟尼是如何成佛的?佛经是他的著作吗?
《文史知识》1986年第8期49-52,共4页圣辉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故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成道后,称为佛陀,略称为佛。佛陀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翻成中国话就是觉者。依佛教的定义,佛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
关键词:乔答摩 悉达多 成佛 等觉 释迎牟尼 一切众生 佛教史 蓝毗尼园 佛所 道后 
中国佛教四大菩萨
《文史知识》1985年第2期63-67,共5页白化文 
梵文 Bodhisattva,音译是'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意译'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还有译为开士、始士、圣士、超士、无双、法臣、大圣、大士的。所以一般人常称菩萨为'大士'。菩萨,在佛教中是仅次于佛一等的。据说释迦牟尼未成佛...
关键词:觉有情 中国佛教 菩提萨埵 大士 成佛 始士 文殊 地藏 开士 释迎牟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