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分财产

作品数:49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王淑梅陈冬李春雨戴丰刘春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北京市方圆公证处国家检察官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公民与法(审判版)》《中国检察官》《现代营销(上)》《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专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遗嘱处分财产限制之衍进的中国法律史叙事被引量:1
《法商研究》2024年第1期168-182,共15页蔡晓荣 
传统中国基于自身独特的社会伦理和家族主义传统,对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处分财产之行为采取一种限制性立场,其具有维护父子亲缘格局、维系家族存续和血缘亲情等价值取向。自近代以来,受大陆法系国家继承立法的示范,经由立法者和司法者的持...
关键词:遗嘱处分财产 特留分制度 血缘亲情 
无权代理人侵财行为的刑法定性评析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3年第4期107-113,共7页杨彦楚 汪红飞 
认定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应当考察民事法律效果,特别是存在多个民事法律关系的侵犯财产案件,根据民事法律效果确定被害人是认定行为性质的重要步骤。因此,刑事定性不仅要看行为还要看民事关系。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应以相对方交付财产时...
关键词:民事法律效果 处分财产时点 被害人 表见代理 盗窃罪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诉顾立、顾全飞诈骗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23年第7期45-48,共4页
【案例要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处分财产功能且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满足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者的预设条件,如实施添加、删除数据等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行为,使控制者陷入错误认识并授予行为人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获...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系统 非法手段 诈骗案 诈骗罪 上海市长宁区 处分财产 人民检察院 行为构成 
管理人处分财产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被引量:3
《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4期177-188,共12页李盛烨 
管理人制度是我国破产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破产法规定了管理人处分财产的职责,但对于管理人处分财产是否区分重大财产和一般财产、债权人委员会是否有权决定处分重大财产、管理人向债权人委员会报告的程序要求和效力要件等问题,缺乏...
关键词:管理人 债权人会议 债权人委员会 处分财产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类型分析
《楚天法治》2022年第2期54-55,共2页张瑾 肖克 杨闻 
本文主要对电信网络诈骗罪的类型进行简要分析。首先要明确如何认定诈骗罪,以区别于民事欺诈。其次,并非所有以诈骗形式呈现出来的行为都构成诈骗罪,关键还要判断被害人是否有处分财产的意思表示。最后,明晰“互联网+”时代下电信网络...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 民事欺诈 诈骗罪 认定标准 互联网 处分财产 被害人 简要分析 
法人能否成为诈骗罪的受骗者?
《民主与法制》2021年第27期54-55,共2页张明楷 
根据诈骗罪的基本构造,欺骗行为必须使受骗的对方(他人、受骗者)陷入或者继续维持(强化)认识错误进而处分财产。诈骗罪中包含使他人(受骗者)陷入认识错误进而处分财产的要素,故诈骗罪的受骗者只能是自然人,而且必须是具有处分能力的自...
关键词:认识错误 诈骗罪 精神病患者 受骗者 处分财产 欺骗行为 特定性 基本构造 
老年人申办处分财产类公证之行为能力认定问题被引量:2
《中国公证》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姚春芳 
公证处在办理老年人处分财产类公证时,常常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能力。目前,有些公证处认为无需对老年人进行行为能力鉴定,有些公证处认为达到一定年龄需要鉴定,司法实践中标准不一,颇有争议。笔者认为,从预防纠纷的角度看,对于70岁...
关键词:预防纠纷 能力鉴定 处分财产 公证处 行为能力 医疗机构 司法实践 老年人 
新型支付方式下“盗骗交织”类犯罪的区分与认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90-96,共7页杨阳 
网络支付的广泛应用,在便利市场交易的同时,也导致了“偷换二维码案”“冒用他人支付宝案”等新型“盗骗交织”类财产犯罪的产生,给传统盗窃罪和诈骗罪的区分与认定带来一些难题。将案件事实进行抽象剥离,抓住盗窃罪与诈骗罪区分的几个...
关键词:盗窃罪 诈骗罪 转移占有 处分财产 处分权限 
胜诉了才能申请诉讼保全吗
《山东国资》2020年第7期102-103,共2页李佳桐 车玉龙 
备受关注的腾讯与老干妈公司的"逗鹅冤"风波事件最终以当事双方的和解落槌定音。在这个戏剧化事件中,"诉讼保全"这个法律名词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案件未开审就能申请诉讼保全吗?如果申请方真的弄错了,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诉讼保全...
关键词:诉讼保全 民事执行 利害关系人 国家公权力 依职权 民事主体 申请方 处分财产 
法官解读这些老人签订的协议为何无效
《百姓生活》2019年第8期42-43,共2页李傲 
如今,老年人权益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间通过签订协议来处分财产、权利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但有些老人签订的协议因为未将合法利益妥善处理,被法院认定无效。下面是北京房山区法院的法官通过3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向大家...
关键词:北京房山区 合法利益 老年人权益保护 家庭成员 处分财产 认定无效 典型案例 协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