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边藏区

作品数:36被引量:8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绍先代维姚便芳杨红伟何一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德阳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档案》《中国藏学》《民族史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西藏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双语教育:清末川边藏区兴学之关键——兼谈清末川边藏区双语教育的基本模式被引量:3
《西藏研究》2011年第1期96-102,共7页姚便芳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川边藏区进行了以改土归流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其中,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是解决语言问题,因此,藏汉双语教育成了改革的重要内容。当时双语教育的主要模式有:师资培养模式和普及教...
关键词:双语教育 清末 川边藏区 兴学 基本模式 
清末屯垦政策在川边藏区的实施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被引量:5
《西藏研究》2007年第2期16-22,共7页刘祥秀 郭平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90302002;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成果
文章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国家政策为切入点,利用大量历史文献及档案资料,分析了清末中央政府在川边藏区实行的屯垦政策。根据分析,认为此次屯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川边藏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限于自然环境的制约,清政府对此次屯...
关键词:清末 川边藏区 屯垦政策 环境影响 
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的宏观历史分析被引量:9
《西藏研究》2001年第3期82-87,共6页马菁林 
关键词:课题 数学 结论 清末 重大 改土归流 藏区 藏学研究 清王朝 历史事件 
赵尔丰及其巴塘经营被引量:6
《西藏研究》1989年第4期101-108,共8页国庆 
提及赵尔丰,清末民初大凡川省或是川边藏区的人,无不知晓其人。早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赵尔丰出任四川叙永厅永宁道台时,曾因残杀古蔺县无辜三千余人,从此“赵屠户”的浑名蜚声遐迩。无独有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川边巴塘县的藏族...
关键词:赵尔丰 巴塘县 改土归流 川边藏区 西藏研究 三十年 经营 光绪 藏族人 古蔺县 
清代瞻对事件在藏族地区的历史地位与影响(三)被引量:3
《西藏研究》1986年第3期40-50,共11页陈一石 
一八八九年撒拉雍珠领导的农奴起义同治四年瞻对划归藏属是川边藏区形势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本来国内各地区的行政区划是由自然疆界和政治历史发展形成的。西藏地方政府在康区中部领有一块属地,这便在当地民族之间,在川藏统治者之间,在...
关键词:地方政府管理 藏族地区 川边藏区 中央王朝 西藏 改土归流 土司 十三年 起义 行政区划 
试论清末川边改土归流被引量:6
《西藏研究》1984年第2期5-22,共18页李茂郁 
清末川边改土归流,是继雍正西南改土归流后又一大规模改流运动。但它的改革范围,则超过了历次改土归流。即不单是政治上的改革,而且对于与土司制度相适应的封建农奴制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进行了广泛的改革。这在...
关键词:改土归流 西藏 川边藏区 清政府 赵尔丰 土司制度 十三世达赖 打箭炉 英国侵略者 清末 
川边藏区交通乌拉差徭考索被引量:8
《西藏研究》1984年第1期45-60,共16页陈一石 
“乌拉”一词系突厥语,大约在元代传入藏区,藏文为(vulg)。“乌”意为徭役,“拉”意为掌管,即人民向统治者承担无偿劳役的意思。它是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制下,农奴主对农奴的一种强制劳役。农奴领到一份差地便为领主提供劳役地租,如无偿地...
关键词:川边藏区 藏族地区 交通运输 地方政府 土司 西藏地区 藏族人 达赖喇嘛 打箭炉 中央王朝 
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初探被引量:9
《西藏研究》1982年第2期113-122,95,共11页徐铭 
一二十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条约订立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即纷纷在我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鹰瞵虎视的英帝国主义自夺得印度之后,为了独霸我国...
关键词:川边藏区 赵尔丰 清政府 帝国主义阶段 西藏 土司 打箭炉 二十世纪初 势力范围 世界资本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