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得失

作品数:144被引量:14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周星程缨吴颖吴培显陈亦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艺术—戏剧戏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近年戏剧创作得失谈
《福建艺术》2025年第1期9-10,共2页刘彦君 
近些年,在文化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戏剧生产和戏剧创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大批优秀作品次第而出。评奖方式改革和奖项数量的锐减,不仅没有挫伤大家创作的热情,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各地参与戏剧创作的积极性。虽然获奖剧目在数量上有...
关键词:优秀作品 文化强国 戏剧创作 艺术质量 评奖改革 
折射当代戏曲创作得失的镜像——评《大树常青》
《影剧新作》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王一冰 
在当下,地方剧种乘借文化扶植的东风,普遍出现擢升文化品格、追求典雅化的倾向,这对地方剧种的发展应该是一件好事。擢升文化品格、追求典雅化的题材手段,无外乎朝着两个方向掘进:一是紧贴时代风向,继续发挥轻巧灵活的优势,积极创作响...
关键词:地方剧种 文化情怀 当代戏曲 时代精神 地方历史文化 创作得失 文化品格 历史担当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创作得失刍议
《艺术评论》2020年第3期148-154,共7页徐明翔 
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养”项目个人成果。
昆剧新编戏《顾炎武》由四折独立的短剧架构起整部剧情,敷演明末大儒顾炎武的生平事迹,戏剧性较强。思想内容上,该剧响应时代号召,借戏曲传播民族精神,体现了戏曲的教育功用;曲体运用上,该剧灵活运用杂剧体制,突破传统杂剧的一脚主唱模...
关键词:昆剧新编戏 《顾炎武》 传统文化 舞台设计 
场上之曲创作不应强“辞”而夺“理”——《牡丹亭》创作得失论析
《艺术百家》2020年第1期53-58,共6页李明山 
《牡丹亭》搬上舞台遭遇删改并由此引发争议;场上之曲的创作有其特定的内在要求,即符合中看、中用、中听原则,汤显祖反对《牡丹亭》改动实乃强"辞"夺"理";《牡丹亭》改本的出现具有客观价值。
关键词:戏曲艺术 牡丹亭 原本 改本 戏曲价值 
读懂当今农村和农民——现代农村题材戏剧创作得失谈
《大舞台》2018年第3期4-7,共4页唐建华 
当今戏剧舞台,现代农村题材的剧目所占比率相当大,尤其现代戏曲剧目,农村题材占据了绝大比例。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外在推动的因素,也有剧作家创作惯性的使然。外在因素,主要是政策鼓励创作现代题材和农村题材戏剧,这类剧目投排上演机率大...
关键词:农村题材 创作得失 现代题材 戏剧舞台 农民 戏曲剧目 农耕文明 作家创作 
戏曲创作应以开放的心态诠释传统——兼论豫剧《程婴救孤》、河北梆子《徐策》的创作得失被引量:1
《大舞台》2016年第11期25-29,共5页王露霞 
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的硬性指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梦想,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文化,将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战的一把利刃。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可...
关键词:改革开放 传统文化 《程婴救孤》 戏曲创作 创作得失 河北梆子 中华民族复兴 文化软实力 
探索民族化、个性化的戏剧表达——反思话剧《白鹿原》的创作得失被引量:2
《艺术评论》2013年第1期40-43,共4页胡薇 
自上世纪90年代发表以来,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一直拥有着极高的关注度。由于原小说的情节线索纷繁、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以及时间跨度较大等原因,很多人都认为:长篇小说是《白鹿原》最好的艺术承载形式,任何试图将之改编为其它...
关键词:《白鹿原》 创作得失 话剧 民族化 个性化 反思 戏剧 长篇小说 
戏曲电影《杜鹃山》创作得失谈被引量:1
《戏曲艺术》2008年第3期70-73,共4页潘培成 
观照当代中国戏曲电影的创作历程,不管你喜欢也好,讨厌也罢,样板戏是绕不过去的一段坎儿,其中《杜鹃山》占有重要的位置。《杜鹃山》搬上银幕,创作人员在布景设置,镜头蒙太奇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今天重看《杜鹃山》,最棒的还是它的音...
关键词:戏曲电影 杜鹃山 镜头蒙太奇 音乐唱腔 
《大海潮》创作得失谈
《戏剧丛刊》2002年第5期57-58,共2页张生筠 
最近有机会读了大型现代戏曲剧本《大海潮》(作者:王秋林,载《戏剧丛刊》2002年2期),觉得该剧选材好,不仅生活气息浓郁,而且人物集中,情节紧张,冲突强烈,很适宜舞台演出。虽还存在一定不足,如能继续加工,定可成为一出反映当...
关键词:大海 当代 戏剧 创作得失 现代戏曲 剧本 人物 曲剧 舞台演出 生活气息 
解放后老舍戏剧创作得失探由
《艺术百家》2001年第4期84-87,共4页陈静 
老舍是一个情感型的作家,他解放后的戏剧除了以《茶馆》为代表的极少数作品以外,不成功的居多。本文试将其代表作《茶馆》与其他失败的作品进行对照分析,并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探究造成这种差别的深刻动因。
关键词:歌德 感情 理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