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

作品数:2406被引量:4116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佘双好陈泽环刘少杰陈云松姚君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社会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解释分析方法:当代社会和文化研究中的一种方法论新趋向
《社会科学》2024年第12期14-22,13,共10页郎友兴 王旭 
受人文主义影响,长期以来文化领域的研究主要采用诠释学方法,这一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深刻地促进了世界各大文明的发展。然而,传统文化研究往往偏向主观的文本解读,缺乏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因果逻辑分析。随着现代科学范式的兴起,对人类...
关键词:范式 质性社会科学 文化科学 诠释学 解释分析方法 
迈向“负责任地创新治理”——当代社会技术治理的失灵症候与疗治可能被引量:17
《社会科学》2021年第10期87-95,共9页刘翠霞 
当代社会的技术治理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依据,以"把治理客体当作物"为原则,以"技术专家角色扩展"为保障,以行政效能最大化为鹄的,大大提升了公共治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准化水平。但是,由于治理主体责任伦理的缺失、治理过程实践惯性...
关键词:技术治理 负责任地创新治理 责任伦理 实践惯性 
当代社会加速度理论的源流、理路与批判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130-137,共8页代利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当代科学哲学的康德主义转向研究"(项目编号:17YJC720001);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康德<遗著>研究"(项目编号:2016SJD720003)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加速度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批判理论的最新进展,有着自身生成和演化理路:在维希留的相对论速度学与罗萨的结构速度学的基础上,沿着加速度合理性讨论、自我异化理论和时间政治学三条进路推进。社会加速度理论延展了历史唯...
关键词:速度学 加速社会 马克思 拜物教 
新社会风险:当代社会政策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14
《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23-32,共10页李姿姿 
自1990年代以来,"新社会风险"作为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新视角逐渐兴起。"新社会风险"视角认为,后工业社会带来的服务业崛起、妇女就业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等结构变化导致社会出现大量新的社会风险,对以传统社会风险为主要考虑的战后福利...
关键词:新社会风险 社会政策 福利国家改革 
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被引量:4
《社会科学》2001年第11期55-59,共5页鲍宗豪 
关键词:理论研究 社会发展模式 全球化 社会发展研究 
以理论的创新迎接社会发展新纪元──读《当代社会发展导论》
《社会科学》1999年第A07期81-,80,共2页卢良梅 
《当代社会发展导论》是鲍宗豪教授与张华金研究员等的集体研究成果,凝聚着近年来他们对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理论界在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方面的水平。《当代社会发展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上海市九五重...
关键词:社会发展理论 当代社会 理论的创新 方法论原则 新纪元 科学决策 人的现代化 社会发展观 社会现代化 研究对象 
当代社会与知青情结──评邓贤长篇新作《天堂之门》
《社会科学》1998年第11期67-71,共5页郑祥安 
关键词:知青情结 天堂之门 人物性格 当代社会 人物形象 丰富性 知青视角 历史感 小说 社会生活 
中国当代社会的八大转型被引量:5
《社会科学》1993年第8期52-56,60,共6页陈烽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变动时期。这一变动的起点是经济体制的改革,终点则将是整个社会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最终确立,标志着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告别了对原体制修补、改良的阶段,也意味着中国社...
关键词:社会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0年代以来 传统社会 自然经济 现代社会 经济体制改革 当代社会 中国社会 国家 
法律对稳定的价值被引量:1
《社会科学》1991年第8期56-59,共4页严存生 
稳定是当前我国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历来的社会中,法律都对稳定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我国要取得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发挥法律的作用,实现法律对稳定的价值。 一、稳定的基本含义是和平与秩序 社会稳定是与社...
关键词:法律 社会稳定 和平方法 正常秩序 当代社会 社会正义 社会秩序 行为准则 社会矛盾 公平合理 
中国当代社会结构转型与文化整合
《社会科学》1990年第12期42-47,共6页袁阳 
当代中国正值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更年期。我们在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时,不能不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怎样才能在促进文化多元繁荣的前提下臻于文化的整合。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当代文化 当代社会 当代中国文化 传统社会 文化整合 现代社会转型 现代化道路 整合模式 价值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