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坛

作品数:582被引量:14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姜超吴开晋王巨川吴思敬伍明春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诗探索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祝立根诗歌的地方性问题
《诗探索》2020年第7期108-116,共9页朱瑜 
一、在场的云南新世纪以来,“地方性”“诗歌地理学”已经成为大陆诗歌流变的突出要素。在当代诗歌的版图中,诗歌大省群雄割据,诗歌的地域性划分已经成为鲜明的当代诗歌史特征,并且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写作封闭性。在诸多的诗歌...
关键词:青年诗人 当代诗坛 当代诗歌 群雄割据 诗歌流变 诗歌地理学 立根 封闭性 
言说不尽的“母亲”——从毛子的《母亲》谈开去
《诗探索》2018年第1期123-126,共4页杨亮 
当代诗坛一向不缺乏抒写“母亲”的诗,如果将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这些关于“母亲”的诗并置,恐怕还能梳理开新诗中“母亲”形象的演变。的确,母亲与女人、母亲与人、女人与人这些概念所交织出的复杂话语组合,深刻地烙印在不同时代...
关键词:“母亲” 《母亲》 当代诗坛 言说 类型化 女人 并置 新诗 
诗味还随画韵长——从诗画融通视角论沈奇之诗与诗学
《诗探索》2017年第3期98-103,共6页王新 
当代诗坛诗评家与诗人沈奇,典雅而新锐的文品、笃实而渊阔的学品、古朴而清通的人品,早已广为播扬;然而,近十年来,他诗心两用,多情而移情,悄然进入书画界,策展、评画、写一手清秀的书法,积累了殊为不俗的视觉艺术经验,而且这...
关键词:诗学 诗画 诗味 艺术经验 当代诗坛  诗心 诗人 
记录生命的努力——论郑小琼诗歌的见证式叙事
《诗探索》2017年第3期148-155,共8页田硕苗 
201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景观视域与空间构境——新世纪十五年新诗发生现场及创作研究”(16JHQ04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打工诗歌出现在当代诗坛,其中以写打工题材出身的诗人郑小琼更是受到诗界的不断关注。虽然郑小琼近期的诗歌创作显现出向智性书写的转化,但她早期的打工题材诗歌依然值得深入探讨。笔者发现,以见证式文学叙事的角...
关键词:打工诗歌 文学叙事 郑小琼 生命 打工题材 当代诗坛 诗歌创作 早期 
从边缘出发的超级浪漫主义——马莉诗歌阅读札记
《诗探索》2014年第5期105-117,共13页陈芝国 
自舒婷以《致橡树》和《神女峰》开启新时期女性诗歌写作以来,在中国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和欧美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双重作用之下,当代诗坛涌现出众多女性诗人,她们已经成为读者热议的对象。从70年代末就开始写诗的马莉。
关键词:女性诗人 《致橡树》 当代诗坛 舒婷 女性主义文学 社会文化语境 神女峰 艾青 恋父情结 象征主义 
编者的话
《诗探索》2013年第7期1-2,共2页
像一颗天边的彗星,燃烧着光华,却又倏地消失了。1991年9月24日,诗人戈麦自沉于海淀万泉河,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戈麦是诗坛的一个奇迹,在短短的四年中创造出一系列优秀诗作,凸显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内心的悲剧性冲...
关键词:上海三联书店 诗歌评论 青年知识分子 漓江出版社 中国诗歌研究 性冲突 罗小凤 当代诗坛 中国新诗 诗创作 
当代诗学“命名”的操作、意义及反思——以“中生代”为例被引量:1
《诗探索》2013年第7期22-30,共9页王学东 
当下诗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诗歌命名"与"诗歌文本"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当我们要确定一位诗人价值的时候,他所从属的"命名"(或者说社团、流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环节,甚至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砝码。于是在拉帮结派基础上,寻找...
关键词:当代诗坛 诗歌作品 中国现代新诗 中国当代诗歌 第三代诗 中国新诗 当代新诗 傅天虹 汉语诗歌 吴思敬 
非诗时代的诗歌困境与生长空间——兼论中生代诗人的命名现象及创作特征被引量:2
《诗探索》2013年第7期31-45,共15页王巨川 黄伶 
21世纪初"中间代"诗人的集体亮相无疑成为当代诗坛中的重大事件,虽然他们最初的出场有"你不给我位置/我们坐自己的位置/你不给我历史/我们写自己的历史"(潘默子《献给70年代人》)的焦虑之惑和冲动之感,但在对"中间代"以及"中生代"的命...
关键词:诗歌精神 当代诗歌 当代诗坛 兼论 创作特征 王小妮 吴思敬 马永波 诗歌文本 中国新诗 
现代诗从未丢弃汉语“传统”
《诗探索》2013年第6期113-115,共3页王孝稽 
从古典诗词里汲取养分,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求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这是任何时代诗人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能力。这种素养与能力,不是纠结于几个意象和意境,也不是纠结于几种格律和章法。这种素养与能力,要看诗人所掌握和运用古典诗词的"火候"...
关键词:现代诗歌 古典诗词 律绝 诗歌流派 第三代诗歌 诗歌作品 吴兆骞 孙文波 当代诗坛 诗歌写作 
编者的话
《诗探索》2013年第1期1-2,共2页
2012年10月20—21日,由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诗歌批评与细读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美国,意大利等地的学者围绕诗歌批评的现状,特别是"细读式批...
关键词:诗歌批评 中国诗歌研究 沈奇 穆旦 中国新诗 “新批评” 诗评家 当代诗坛 诗歌文本 诗歌评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