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俗

作品数:72被引量:12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赵明龙孟凡玉陈宝良丁鼎王治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满洲多长军事民制遗俗的消亡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2期67-68,共2页李文益 
多长制既是女真重要的部落权力分配法则,也是军事民主制的重要内容。它以两长制为主要形式,历经数百年广泛实施,行久成俗。努尔哈赤起兵后,亦遵循本族传统,与胞弟舒尔哈齐建立起多长制。以往学术界多认为,努尔哈赤囚禁其弟,多长制宣告...
关键词:军事民主制 习惯法 舒尔哈齐 努尔哈赤 满洲 消亡 
满洲多长军事民主制遗俗的消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4年第8期91-120,159,共31页李文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康熙朝内务府满文档案的整理、翻译与研究”(19VJX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物与史料整理研究”(22&ZD230)的阶段性成果;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科研扶持项目支持。
多长制既是女真重要的部落权力分配法则,也是军事民主制的重要内容。它以两长制为主要形式,历经数百年广泛实施,行久成俗。努尔哈赤在起兵后,遵从族俗建立两长制。随着部落发展,两长制的分权弊端和分离意识日益凸显。努尔哈赤虽囚禁其弟...
关键词:女真 满洲 多长制 族俗 
禹王峡岩画:西畤遗址新发现
《中国土族》2024年第2期58-60,共3页马光星 
一、三川地理和人文环境。三川地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以南约60公里,三面环山,南面临水,在它的最东面有一条幽深的峡谷,因峡口有清朝年间修建的藏传佛教寺院华尖寺,被称为寺沟峡;又相传峡区内分布有许多与大禹治水有关的传说和遗...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 大禹治水 民间祭祀 西畤 人文环境  遗俗 遗址 
雨花石:从陪葬先民到宝玩玉石
《中国宝石》2022年第2期161-169,共9页俞莹 
一、遗俗出玄鸟,南京假宝玉南京北阴阳营遗址距今有五六千年,北阴阳营遗址的考古发现被誉为“南京历史黎明时期的最佳见证”。根据考古发掘记录,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花石子”一共76枚.
关键词:考古发掘 北阴阳营 雨花石 考古发现 遗址 遗俗 陪葬 
骆越遗俗:壮族侬峒节基本特征及价值——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三十一被引量:3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84-90,共7页赵明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02)。
侬峒节是壮族传统节俗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属于骆越遗俗,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侬峒节也具有鲜明的特征。文章从制度办节、以歌会友、开峒迎客三个维度对侬峒节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并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
关键词:骆越 侬峒节 基本特征 价值 
甘肃省康乐地区汉民族的山神崇拜——以侯家沟村为例
《丝绸之路》2021年第1期111-115,共5页侯强 
甘肃省康乐县地处洮河西岸,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带,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多变,自古以来,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当人们面对干旱、冰雹、暴雨等自然灾害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就把希望寄托于各种各...
关键词:汉族 山神崇拜 藏族遗俗 
骆越族裔遗俗:壮族侬峒节起源研究--骆越文化研究系列之二十七被引量:3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78-86,共9页赵明龙 
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5@ZH002)。
骆越族裔遗俗壮族侬峒节是壮族传统节庆民俗,入选我国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通过对侬峒节称呼、侬峒节传说和侬峒节起源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认为,侬峒节起源于原始信仰的酬神娱人和依歌择偶,前者为载体,后者为动力。
关键词:壮族 侬峒节 保护传承 
虢国墓地出土的生肖玉器
《寻根》2020年第4期70-75,共6页常军 
生肖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等动物形象皆是动物图腾崇拜的遗俗,它不仅与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寄托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先民们对动...
关键词:生肖文化 十二生肖 虢国墓地 图腾崇拜 动物形象 衣食住行 遗俗 先民 
名家笔下的端午节
《时代青年(视点)》2020年第6期48-50,共3页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一年一度,端午又至。如同一个民族的精神安寨,不管是“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还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髮”,端午节总是充满文学情怀与民俗趣味。让我们走近梁实秋、江曾祺等名...
关键词:端午节 梁实秋 赛龙舟 遗俗 民俗 名家 
京哈族节 神秘的古风遗俗
《中国-东盟博览》2018年第A01期102-107,共6页林涵 
南海波涛日夜守护着的京族,是中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民族之一。大约在15世纪左右,部分京族人民先后从越南陆续迁徙到了如今的广西防城港东兴市,定居于平江乡被称作“巫头”“山心”和“万尾”三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岛屿上,过...
关键词:中国 东盟 战略伙伴关系 对外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