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址保护

作品数:1515被引量:1995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旭东陈稳亮李最雄权东计郭青林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蒋维乐
《西部素质教育》2025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蒋维乐(1981-),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艺术系系主任,西安交通大学大遗址保护与古建筑(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
关键词:中国民族建筑 西安交通大学 艺术系 协会常务理事 室内装饰 大遗址保护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文化遗产 
新时代陕西大遗址保护利用创新发展路径探索
《文博》2025年第1期107-112,共6页庞子涛 杨辉 
大遗址是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基因的核心文物资源。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历程及陕西在大遗址保护理念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对当前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大遗址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完善大遗址保...
关键词:大遗址 陕西 创新发展 路径探索 
汉魏洛阳城遗址保护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169-180,共12页苑苑 
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丝绸之路中国段世界文化遗产与文化传承发展调研”(2024GQZD002)。
汉魏洛阳城肇建于西周,沿用至唐初,东汉至北魏连续为王朝都城所在。其绵长的城市史和都城史,见证了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传承与融合。汉魏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工作已进行七十年,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尤其在21世纪,伴随申遗的进程,遗址区域的保护...
关键词:汉魏洛阳城 保护利用 中华文明特性 传承发展 
新质生产力,兰大这样干!
《大学生》2024年第10期19-19,共1页王梓涵 李晖 黄芮博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积极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兰州大学(简称“兰大”)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催化剂”,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2023年,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学中心绿...
关键词:学科交叉融合 科研创新 核技术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前沿科学 大遗址保护 应用基础研究 智慧系统 
基于大遗址保护视角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4年第28期111-114,共4页周全明 
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随着红色旅游的发展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如何保护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也需要学术界从资源认知和利用价值的角度进行思考。大遗址保护原指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的较大规模的遗址保护,国内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方式主要...
关键词:大遗址保护 红色文化资源 物质保护利用 精神传承利用 大别山 新县 
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探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129-132,共4页唐威 
大遗址作为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因此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国家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工作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形成了更具中国特色的保护体系,实际工作...
关键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遗址保护 文物保护 文化传承 
文物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张忠培先生的文化遗产保护论被引量:1
《东南文化》2024年第3期6-12,共7页段天璟 曹文哲 
2021年度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学科融合理实融通:考古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2021080012);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边疆考古与中华早期文明研究”(2022JZDZ024)。
张忠培先生由自发到自觉地提出了“文物的有效保护”的理念,成为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准则。他根据考古学自身特征及其与文物保护的关系,由学理入法理,开创性地提出“将考古工作纳入到文物保护体制中”,从而实现法制保障下的考古学可持续...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利用 大遗址保护 考古学 张忠培 
齐长城遗址保护路径探究
《莲池周刊》2024年第6期1-3,共3页李晓旭 王玥 刘程程 
齐鲁理工学院2023年校级课题“齐长城遗产廊道构建助力乡村振兴”中期成果,课题编号:QIT23SN015。
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飞速发展,齐国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开始从信息保存向信息管理转变。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齐长城的保护尤为重要。基于齐长城的快速精确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利用齐长城周围参考物体上精确的特征点对相机进行标定;并基于...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遗址保护研究现状与趋势探究
《艺术科技》2023年第18期28-30,共3页徐放 王秋淼 孙瑜 
2019年度山东建筑大学博士研究立项“泰山风景林法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2004420101;2021年度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基于3S技术的城市森林碳汇潜力与生态补偿能力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R2-1。
当前,在国家公园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遗址保护工作与新技术的结合日益深入,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遗址保护与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基于此,文章综合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4262篇以“遗址保护”为主题的期刊论文进...
关键词:遗址保护 文献 关键词 可视化 
对立、批判与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研究被引量:3
《东南文化》2023年第4期14-21,共8页王冬冬 
2019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北京琉璃河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19LSC009)。
中国大遗址保护与在地社区发展的协调问题一直是文化遗产管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以往的研究视角大致可分为二元对立视角、批判性视角和融合视角三类。三类视角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的成效不尽一致:二元对立视角易于发现深层次...
关键词:考古遗产 考古遗址 大遗址保护与管理 二元对立视角 批判性视角 融合视角 社区参与 可持续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