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商立国

作品数:16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李自茂黄明同张霞何梦琳刘琳更多>>
相关机构:赣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析美国建国初期的以商立国思想
《西部皮革》2016年第10期117-117,共1页林同威 
在美国建国初期,制定了1787年宪法之后,18世纪90年代,美国第一届政府财政部长汉密尔顿与国务卿杰斐逊就政府的大政方针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最终以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主义获得胜利,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美国建国 以商立国主义 汉密尔顿 中央集权 
康有为“富国养民”的经济主张发微
《兰台世界(上旬)》2015年第2期80-81,共2页刘琳 李丽坤 李卫花 
康有为政治经济思想研究;编号:2013526
作为近代中国积极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力推政治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他在亲自考察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富国""、养民"等"以商立国"的独具特色的经济主张。
关键词:康有为 经济思想 以商立国 
论晚清“以商立国”思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86-89,共4页何梦琳 
"以商立国"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是由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出的救亡图存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以商业为中心,发展经济。该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以商立国 郑观应 救亡方案 
现代化浪潮的经济思想回响——近代中国的三种立国思潮被引量: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135-140,共6页张霞 
从19世纪中后期起,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中开始了由传统农耕文明向近代工商文明的演进。现代化浪潮中,如何选择文明演进的方向引起了中国思想界的激烈争论,于是形成了三种立国思潮:以商立国论、以工立国论和以农立国论。本文在对三种立国...
关键词:以商立国 以工立国 以农立国 
郑观应经济伦理思想述略被引量:2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64-68,共5页李自茂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伦理思想萌生于洋务派的求富活动和早期改良派的重商主义思想。郑观应作为早期改良派的突出代表,其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伦理思想表现在:在立国基础上,完成了“以农为本”向“以商立国”的转变;强烈的经济变革意识与传...
关键词:郑观应 经济伦理 以商立国 经济自由:义利关系 
早期改良派经济伦理思想概要被引量: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85-88,共4页李自茂 
在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早期改良派提出“以商立国”来代替“以农为本”作为立国之本,提升了工商业的社会伦理地位;将“义利”关系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联系起来,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作为振兴民族...
关键词:早期改良派 经济伦理 义利关系 以商立国 
康有为“以商立国”与岭南人的“重商”思潮
《韶关学院学报》2003年第10期7-9,共3页黄明同 
康有为是一位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改革家和思想家.他既是一位有远大抱负和激情的政治家,又是一位在学术思想上有所建树的学人.他的思想学说和改革主张,既是对中外文化的承袭和吸取,又是近代中国尤其是广东的商品经济和"重商"意识的产物.
关键词:康有为 以商立国 岭南人 改革家 思想家 
略论西学东渐与晚清上海工商界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73-77,共5页吴湉南 范艳萍 
关键词:晚清上海 郑观应 西学 中国近代 民族资产阶级 工商界人士 以商立国 “商战” 外国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经济思想述评
《理论学习月刊》1998年第11期61-64,共4页陈文亮 
关键词:康有为 经济思想 定为工国 述评 洋务派 《大同书》 以商立国 二书》 戊戌变法 资本主义经济 
论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市场意识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46-48,共3页李自茂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发展中国经济必须“以商立国”,他们重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倡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主张市场立法,他们所具有的市场意识,对发展近代...
关键词:资产阶级改良派 重农抑商 市场意识 以商立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