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处理

作品数:1905被引量:119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小莉白杨秋江吴敬周棣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上海戏剧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唱念做舞皆人物——向叶少兰老师学习《群英会》
《上海戏剧》2006年第8期15-15,共1页金喜全 
《群英会》是一出京剧经典剧目,也是“叶(盛兰)派”小生表演艺术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叶盛兰塑造的周瑜形象,英俊秀美,倜傥儒雅,有“活周瑜”的美誉。之所以得到如此赞誉,离不开叶盛兰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以及独到的表演艺术处理...
关键词:《群英会》 叶少兰 京剧艺术 经典作品 艺术处理 表演程式 
漂亮的尺度
《上海戏剧》1999年第9期44-45,共2页潘建华 
形象美,取决于形象包装语言运用的适中,通俗地说,漂亮的形象必须在衣饰、妆面、发式等整体视觉外表上呈适中,恰当的份量,而不是造作及只求局部的跳跃。尺度在视知觉(尤其是艺术处理上)上没有绝对的量化指标,而是以视觉上的平衡、顺应、...
关键词:体视觉 形象包装 温感 衣饰 发式 视知觉 形象美 量化指标 语言运用 艺术处理 
越剧《红楼梦·焚稿》点评
《上海戏剧》1996年第4期11-11,共1页荣广润 
《红楼梦·焚稿》这一个作品的创意与艺术处理具有简洁洗练的特点,它的主体形象突出,重视唱段内涵的表达。这一段唱是林黛玉临终前的感情渲泄,与它相关的情节性因素很多,比如宝黛爱情、宝玉成婚的调包计、乃至黛玉吐血而亡等等,而作品...
关键词:焚稿 林黛玉 楼梦 宝黛爱情 艺术处理 主体形象 立体形象 越剧 作品 情节性 
西施美,美在心痛时——欣赏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西施》
《上海戏剧》1993年第4期28-28,共1页薛允璜 
近年来看过多种西施戏,舞台、荧屏上的美女西施,虽有各自特色,但不是以女色迷惑吴王的女间谍,就是牺牲自己而救越国的大功臣,或是怀着夫差骨血回到越国的尴尬人。外表虽也美丽,但整体形象往往虚假、别扭、苍白、缺乏艺术感染力。看了安...
关键词:韩再芬 艺术感染力 越国 心纹痛 吴王 历史本来面目 艺术处理 献于 浙水 声声泪 
“对绣鞋”赏析
《上海戏剧》1991年第1期35-35,共1页朱书华 
看过上海淮剧团最近推出的淮剧《智断无头案》的人,必然不会忘记“对绣鞋”这场戏。这是《智》剧的重场戏之一。可以看出,编、导、演对于这场戏的艺术处理是颇下苦功的。从戏剧的结构看。
关键词:上海淮剧团 艺术处理 双层结构 喜剧性 表演手段 艺术创造 性格化 病态心理 艺术空间 形体动作 
观众乱时先稳己
《上海戏剧》1985年第3期39-40,共2页陈朝红 
有个工人俱乐部邀我主演全部《玉堂春》,我欣然应允,当我赶到剧场时,才知情况有变,原来的准备工作全被打乱,场面上主要的京胡、京二胡没来,化妆、服装、道具不齐备,后台一片混乱,怨声不绝。这时观众已陆续进场,怎么办?打退堂鼓?显然不行...
关键词:工人俱乐部 欣然应允 《玉堂春》 陈朝红 王金龙 关王庙 艺术处理 许和 大段 张派 
一株奇特的文艺小草——《路,就在脚下》的排演札记
《上海戏剧》1984年第5期22-23,共2页刘卫国 
今年仲夏,我应邀担任了犯人编演的七场沪剧《路,就在脚下》的艺术指导。接受这样一项极为生疏的特殊任务,使我产生了一种艺术创作上少有的神秘和奇异感,也有些无所适从的忧虑和担心。通过工作实践,我得到了难能可贵的收获。
关键词:艺术指导 艺术创作 告诉我 特殊园丁 艺术处理 特殊生活 思想情操 金诚 管教人员 本色表演 
他的戏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上海戏剧》1983年第2期40-41,共2页宛世照 
徐林祥同志是上海郊区较有影响的剧作家。他从五十年代开始进行戏剧创作,先后写了一百多个戏,比较成功的也有三十多个。他的剧本,生活气息浓厚,格调明朗清新,多次被报刊、出版社选登出版;在专区、市和全国群众文艺会(调)演中受到嘉奖。...
关键词:红烧鸡 上海郊区 戏剧语言 五十年代 戏曲语言 艺术处理 林祥 大贤 新作者 音乐性 
改戏漫谈
《上海戏剧》1981年第5期46-,共1页陈西汀 
每一个写戏的人,总会遇着改戏。戏之不可不改,正如文章之不可不改一样。但怎样改?却有一些讲究。因为在改戏实践中,不一定都是改好的,也有改不好,或者越改越糟,甚至最后无法收拾,只好搁起来了事的。所以通常情况下,当编剧的人,害怕改戏。
关键词:大家看 艺术处理 创作规律 情节结构 法化 一个问题 西塞 一二三四 泡制 
以情感人受益更深
《上海戏剧》1980年第1期8-10,共3页张振民 
“四人帮”的十年浩劫,给我们社会主义祖国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反映在青少年身上,问题更为突出和令人痛心.我们上海戏剧学院教师,耳闻目睹当前不安定的社会现实,心中尤为忧虑。特别是看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发出的“
关键词:李晓霞 以情感人 社会主义祖国 上海戏剧学院 革命激情 一只手 令人痛心 艺术处理 开除学籍 魏淑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