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

作品数:182被引量:9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方李莉黄文中李启福张玉祥黄国和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泉州师范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A类人文社科/科技研究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戏仿”艺术考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2期157-157,共1页高俊林 
鲁迅的戏仿之作,从来源上讲较为驳杂,既有对于古代原典的戏仿,也有对于同时代人作品的戏仿,更有对于民间文学的戏仿。并且依其时具体的创作心境,而服务于不同的艺术目的:或是为了批判过时的礼教,或是为了击现实的弊病,或是出自对于冥顽...
关键词:国民劣根性 鲁迅文学 同时代人 戏仿 创作心境 民间文学 艺术考察 礼教 
从田野到课堂:地方性知识融入艺术考察与学校美术教学调研课程的多维探索
《美术文献》2024年第12期95-98,共4页陈茺蔚 李雷莉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2020年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艺术考察与学校美术教学调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艺术考察与学校美术教学调研课程融入地方性知识,围绕“扎根田野-课堂实践-教学转化”的多维度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现实文化场域紧密关联,使学生全面了解民族民间美术的历史文化背景及与当地人之间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 美术教育 课程建设 
鲁迅文学创作中的“戏仿”艺术考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63-71,共9页高俊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鲁迅小说创作与中国古典小说理论之关系研究”(23BZW121)。
戏仿艺术,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是一个大量存在的事实,这既是对中国源远流长的模拟体写作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承担了几分立足于近代启蒙主义立场之上的对于封建旧传统的解构或颠覆性功能。鲁迅的这些戏仿之作,从来源上讲较为驳杂,既有对于...
关键词:鲁迅 戏仿 模拟 反讽 
名家书画: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作品选刊
《世纪》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赵梅生,1925年生,山西闻喜人。山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曾任太原画院副院长。作品参展于“第六、八届全国美展”“第一、二届全国花鸟画展”“中国画三百家”“亚洲水墨画大展...
关键词: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馆 画院副院长 书画作品 中国花鸟画 文史研究馆 艺术考察 人民艺术家 
电影编剧视域下《聊斋志异》叙事艺术考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龚金平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15JJD750006)。
从电影编剧角度看,《聊斋志异》大量运用插叙、补叙,容易削弱小说的悬念感和吸引力,而一个叙事文本中出现多条情节线索时,作者未必仔细考虑了这些线索之间的互文或者对话关系,这就导致其文本缺乏情节设置上的严谨性和主题表达上的力度;...
关键词:《聊斋志异》 电影改编 电影编剧 叙述方式 结构方式 人物刻画方式 
民间传统面塑艺术考察——历史、形态与旨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赵杨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瘟疫题材美术图像流变整理与当代价值研究”(编号:2022SJB0035)研究成果。
中国的民间面塑既是味觉的美食亦有艺术的美感,当美味与艺术巧然碰撞,那么将面塑誉为“舌尖上的艺术”也不为过。面塑艺术由面食文化衍生、发展而来,具有悠久的历史脉络。同时,面塑艺术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载体,以多样的形态扎根在百姓...
关键词:面塑艺术 历史嬗变 形态呈现 旨趣追求 
德国汉学家马仪思的中国艺术考察与民族民俗文物收集(1933—1946)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5-25,共21页李倩倩 
四川大学2035先导计划“文明互鉴与全球治理研究计划——区域历史与考古文明”(2035xd-02)阶段性成果。
通过整理美国加州大学伯格利分校菲比·赫斯特人类学博物馆、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以及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三家机构所藏德国女汉学家马仪思博士(Ilse Martin Fang)于1933—1946年间在我国广州、北京、南京、内蒙古等地收集的一批...
关键词:马仪思 民俗研究 管平湖 东城班皮影 民俗文物 
课程思政视野下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学“写生与艺术考察”实践探析
《大学(教学与教育)》2023年第9期40-43,共4页李浥 
西华师范大学2023-2024年“大思政课”建设五大专项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项目“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心理疏导作用研究”(项目编号:XHSD403965);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石刻艺术研究”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XTD2017-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四川石窟寺宋代菩萨造像研究”(项目编号:17YJA760030)阶段性研究成果。
倡导协同育人原则的社会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应顺应“课程思政”要求,在“写生与艺术考察”课程教学中拓展学生社会观察、体验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写生型创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基本的科研能力,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 传统文化 写生与艺术考察课程 
艺术“赛博格”:基于物转向理论的现成品艺术考察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3年第9期77-82,共6页王茜 
艺术向来被认为是人的情感体验在物质世界中的投射以及人工技巧的产物,虽然艺术作品拥有事物的形态,但它本质上却是以物的自我退隐换取人的在场,欣赏艺术品意味着欣赏绽放于作品物质形态中的存在世界,作为艺术品物质躯体的质地、线条、...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 物质形态 艺术作品 艺术馆 艺术品 人的在场 赛博格 
他者介入的艺术史——20世纪前期来华艺术考察及其本土回声
《西部文艺研究》2023年第2期129-139,共11页刘渟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田野调查与民国‘无名艺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9BF094)阶段性研究成果。
20世纪前期,西方学者对我国进行了多次针对民间无名艺术的田野调查。本文以伊东忠太(日本)、伯施曼(德国)、色伽兰(法国)、喜龙仁(瑞典)对中国建筑、雕刻、绘画等艺术文物的考察与研究为核心,分析他们来华考察的缘由、考察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田野考察 他者介入 无名艺术史 本土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