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俗社

作品数:416被引量:11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辛雪峰李有军郭红军杨惠玲何桑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陕西易俗社人才培养目标及实现路径
《中华艺术论丛》2022年第1期223-232,共10页郭红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18ZD05)阶段性成果
陕西易俗社创办者的政治追求和下层启蒙的理想远远大于创办一个秦腔剧社本身,他们的初衷不仅仅在于秦腔艺术发展和传承,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同时代的富连成社和南通伶工学社有较大区别。招生授艺的主要目的在于训练其演出易俗社创编的新...
关键词:陕西易俗社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在教育机关和戏园之间:陕西易俗社的身份建构和焦虑——从1928年印花税事谈起
《戏曲艺术》2021年第3期66-71,78,共7页郭红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05)阶段性成果。
陕西易俗社是民国初年成立于西安的一个社会教育机关,也是一个集秦腔教育、创作和演出于一体的新型秦腔班社。自1912年成立起,易俗社创始者和后来管理者特别在意班社的教育机关属性,往来公牍中屡次强调该社为陕西省教育厅所属教育机构。...
关键词:陕西易俗社 印花税 教育机关 戏园 身份 
近现代政治化戏曲演剧的理想与实践——陕西易俗社成立及早期演剧考论被引量:1
《戏剧艺术》2021年第3期88-101,共14页郭红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18ZD05)的阶段性成果
陕西易俗社是1912年由同盟会会员发起成立的一个革命和社会教育机关,也是一个集戏曲创作、教育、表演于一体的新型秦腔班社。该社成立的初衷并不在演剧本身,而是试图发挥戏曲的政治宣传和社会教育功能,进而达到启蒙底层民众之目的。建...
关键词:陕西易俗社 戏曲改良 政治化戏曲 
用新戏曲熔铸新社会——陕西易俗社孙仁玉戏曲观及剧作实践
《南大戏剧论丛》2020年第2期148-157,共10页郭红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D05)。
清末举人出身的孙仁玉是陕西易俗社主要发起人之一,他认为编演戏曲是普及教育的重要途径。易俗社成立后,他身体力行编写剧本,是剧社编剧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一生新编、改编剧本170多个,所编剧本意在寓教于乐,开启民智,改良社会。孙仁...
关键词:陕西易俗社 孙仁玉 编剧 
徘徊在新思想与旧道德之间--陕西易俗社编剧孙仁玉戏曲叙事初探
《戏曲研究》2020年第4期202-214,共13页郭红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ZD05)阶段性成果。
民国初年成立于西安的陕西易俗社是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和革命机关①,更是一个集秦腔教育、创作和演出于一体的新型戏曲班社。作为一个以编演新戏补助社会教育、改良社会的戏曲班社,易俗社自建社起就自觉融入戏曲近代化转变。
关键词:戏曲班社 易俗社 孙仁玉 社会教育机构 改良社会 旧道德 戏曲叙事 秦腔 
民国时期易俗社与社外文人知识分子交往考察
《戏曲研究》2019年第4期220-248,共29页李有军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秦腔的现代性与‘本土化’:民国时期西安易俗社研究(1912—1949)”(项目编号:16CB146)阶段性成果.
引言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倡导发起的戏剧改良运动,意欲借戏剧来实现对基层民众的思想启蒙。易俗社是步北京、天津、四川等戏剧改良团体后尘,由陕西文人知识分子创建的秦腔改良剧社。如果说易俗社与陕西地方政治势力因"革新与启蒙"而达成某...
关键词:易俗社 齐如山 知识分子 民国时期 
秦腔《三滴血》经典化建构
《戏曲艺术》2019年第3期49-57,共9页李有军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秦腔的现代性与“本土化”:民国时期西安易俗社研究(1912-1949)(批准号16CB146);第65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2019M650273)阶段性成果
易俗社范紫东先生秦腔剧作《三滴血》历经百年演绎,至今依然占据秦腔舞台中心。囿于民国与新中国迥异的时代语境,《三滴血》剧本建国后被集体性改编。全剧讽喻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旨归契合了延安文艺以来国家对官僚主义、教条主义和“本...
关键词:易俗社 《三滴血》 经典化 剧本改编 媒介传播 
陕西易俗社还是西安易俗社?——兼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陕西易俗社研究
《戏剧文学》2019年第6期137-145,共9页郭红军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ZD05);上海市高峰高原项目“戏曲舞台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陕西易俗社是西安易俗社的前身,成立于民国元年,是一个集戏曲教育、创作、演出于一体的新型教育机构和戏曲班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陕西易俗社被政府接办,更名为西安易俗社。长期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时,把民国时期的陕西...
关键词:易俗社 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战时期陕西艺术活动年表(三)
《艺术学界》2019年第1期65-75,共11页张慨 李文凤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抗战时期的陕西艺术”(14EA145)阶段性成果
编写体例说明1.本年表采用编年体例依时间为序将抗战期间(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日)陕西境内的艺术活动逐一记述,一般只做客观记录不加个人评述;2.本年表在地域上以今天陕西省行政区划为限,与邻省有关而必须写到的事项交代;3.本年...
关键词:延安电影团 木刻版画 易俗社 总政电影团 抗战时期 
从《易俗社》的舞台美术设计看戏曲美学继承问题被引量:3
《当代戏剧》2018年第6期65-67,共3页兰宇 高爱香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秦腔舞台美术与秦腔文学化表现关系研究”(编号16XZW024)阶段性研究成果
舞台美术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演员的舞台表演、剧情的舞台呈现、戏曲故事的发展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或者烘托气氛,或者提供美的环境和背景,或者推进剧情发展等等,舞台美术在戏曲美学呈现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关键词:秦腔 舞台美术 戏曲美的舞台呈现 继承与改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