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超

作品数:73被引量:16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泰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毛泽东邓小平中共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学习与探索》《历史档案》《求索》《江海学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人的解放和发展理论探析
《理论与评论》2022年第3期61-68,共8页周建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VSZ006);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2ZTYJ10)阶段性成果。
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培养适应革命战争发展需要的共产主义新人,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不懈的理想追求。在救国大业的历史进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目标,推翻旧政权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毛泽东 人的解放和发展理论 历史贡献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论坛》2022年第6期32-34,共3页周建超 
江苏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2ZTYJ10)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
关键词:《决议》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党的领导 资本主义现代化 理论与实践 经验总结 文明新形态 创新之路 
深刻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四重维度
《观察与思考》2022年第5期39-46,共8页周建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VSZ006);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专题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2ZTYJ10)的阶段性成果。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导致阶级对立和...
关键词:共同富裕 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历史合力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群众》2021年第3期26-27,共2页周建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
关键词: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 重大政治问题 政治立场 价值导向 学习领会 完整准确 五中全会精神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35-43,共9页周建超 
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VSZ006)阶段性成果。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俄国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他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是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经济和确保党与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现...
关键词:列宁诞辰150周年 社会主义新人 文化革命 教育制度 
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被引量:9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周建超 杨俊林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研究”(19VSZ006);2019年江苏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5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2019JSJG041)。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高校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仍摆脱...
关键词:新建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理解制度生命力的四个维度
《群众》2020年第3期31-33,共3页周建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这一科学论...
关键词:无可辩驳 文化根基 国家治理体系 实践逻辑 真理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思想基石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质被引量:10
《江海学刊》2019年第6期5-11,共7页周建超 
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题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号:2017ZDTXM027)资助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文明观,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站在破解当代中国和全球生态危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要和...
关键词:习近平 生态文明思想 鲜明特质 辩证思维 世界视野 
把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方向
《群众》2019年第13期59-60,共2页周建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培根铸魂的使命,应紧跟时代步伐,扎根大地,为人民解疑释惑,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传播中华文...
关键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文化自信 社会科学界 全国政协 时代步伐 中华文化 总书记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视阈下的制度自信被引量:2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周建超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优势研究”(项目编号2017ZDIXM156);江苏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重点专题研究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项目编号2017ZDTXM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它所内涵的科学性、人民利益观、公平正义价...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制度自信 理论基础 指导引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