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超

作品数:8被引量:9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气候气候变化风应力初夏降水更多>>
发文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地理研究》《高原气象》《大气科学》《地理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太平洋风应力平均场的特征被引量:16
《地理学报》1996年第1期25-32,共8页李克让 林贤超 吴忠祥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资助
本文利用迄今世界上最完善精细的全球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COADS)提供的风场资料,计算了1949—1987年近40年平均网格为5°×5°的太平洋海域逐月风应力场,并分析了各纬度带平均纬向和经向风应力的逐月变化以及1、...
关键词:风应力 纬向风应力 太平洋 平均场 
大洋风应力和风场的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
《地理研究》1994年第3期44-52,共9页李克让 林贤超 吴忠祥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本文讨论了大洋风场,风应力和某些大气动力学特征,并介绍了需要计算的近海面大气运动学和动力学的量值,特别是风应力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利用迄今全球大洋最完善的COADS资料求得的大洋风应力和合成风的计算与分析个例。
关键词:大洋 风应力 合成风 风场 
气候的多平衡态及其转换
《大气科学》1993年第6期703-712,共10页林贤超 李克让 
本文利用一个简单的气候模式,求得三个平衡态的全球平均温度值分别为:T1=248.5K,T2=271.9K和T3=288.1K,其中对应于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的T3和T1是稳定的。若要使现代温暖气候转变为寒冷气候,太阳常...
关键词:气候模式 多平衡态 扰动 
华北平原下垫面荒漠化和绿化对气候的影响被引量:5
《地理学报》1993年第6期552-562,共11页林贤超 尹思明 李克让 
从大气热力学能量方程,水汽守恒方程以及降水与大气水汽含量和相对湿度的经验关系出发,本文假定大尺度环流不受地表下垫面变化的影响,不考虑大气辐射吸收与水汽和温度的反馈作用,对大气和地表能量过程作参数化处理,建立了一个反映区域...
关键词:地表下垫面 气候变化 华北平原 
喜玛拉雅山脉降水分布的一种气候估算方法
《高原气象》1991年第1期88-93,共6页林贤超 林振耀 
本文对Alpert提出的计算山地降水率方法加以改进成为估算山脉气候平均的年降水量的方法;并对沿87°E和95°E喜马拉雅山的经向降水分布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沿87E处估算的降水分布与实测值相当吻合,并存在两个最大降水量高度,一个位于100...
关键词:降水 分布 气候古算法 喜玛拉雅山 
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70
《地理研究》1990年第4期26-37,共12页李克让 林贤超 王维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160个站1951—1988年的气温资料,本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气温变化过程和时空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十年平均气温从50年代至今一直在升温,80年代较50年代升高0.2℃。一般升温随纬度的增高而加强,冬秋季全国普遍增温,且升温幅度最...
关键词:气温 气候变化 长期趋势 
东亚季风强弱变化及其对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被引量:6
《地理研究》1989年第2期44-54,共11页林贤超 徐淑英 
本文通过对东亚季风系统的分析,发现东亚季风存在3—4年左右的长期振荡。这类振荡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变化有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反馈的耦合振荡过程。据此提出海温通过季风系统的变化影响初夏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的可能长期天气...
关键词:夏季风系统 振荡 降水 季风 
初夏东亚季风的变异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影响
《地理研究》1986年第2期106-106,共1页徐淑英 林贤超 
该文分析了近三十年我国东部地区六月的降水资料,发现初夏华北降水和江南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相反的。 文章分析了初夏夏季风强弱时期的大气环流特征和结构,找出了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分布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
关键词:我国东部 东亚季风 华北降水 变异 季风系统 降水分布 长期振荡 长期天气过程 大气环流特征 耦合振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