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新宏

作品数:49被引量:14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中国纪录片纪录片创作国家形象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电视(纪录)》《新闻文化建设》《视听界》《电影新作》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纪实影像呈现——以中国脱贫攻坚纪录片为例
《未来传播》2024年第2期103-110,130,共9页武新宏 张可欣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21AC003)。
纪录片是国家叙事的影像参与,具有非虚构的本质属性,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国脱贫攻坚题材纪录片,呼应时代变迁,映照历史发展,关注现实生活。内容上,中国脱贫攻坚纪录片聚焦脱贫攻坚进程中政府和人民所做的艰苦努力...
关键词:新时代国家形象 脱贫攻坚纪录片 纪实呈现 
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的内容主题与创新表达被引量:1
《传媒》2024年第6期48-50,52,共4页张可欣 武新宏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乡村是具有独特价值与功能的地域综合体,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拓展了国产纪录片重建乡村文化自信、呼唤民族集体记忆的实施路径。本文以乡村振兴主题纪录片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独特...
关键词:乡村振兴 主题纪录片 创新表达 
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与他塑——以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与《柴米油盐之上》为例
《电影新作》2023年第5期98-102,共5页武新宏 侯梦鑫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中国主流纪录片创作与批评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AC003)阶段性成果。
在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显得愈加重要。本文以脱贫攻坚纪录片《无穷之路》和《柴米油盐之上》为研究对象,从塑造新时代国家形象内涵、路径、启示等方面,分析脱贫攻坚纪录片的主题价值与创新表...
关键词:脱贫攻坚纪录片 他塑与自塑 国家形象 
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以日本导演竹内亮中国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被引量:12
《电影新作》2021年第4期83-87,共5页武新宏 吴保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演进研究》(编号20XWB003)的阶段性成果。
进入后疫情时代,国际舆论环境错综复杂。但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以客观中立、不带偏见的视角,呈现后疫情时代真实、立体中国形象,增进了国际民众之间相互了解与信任。本文从竹内亮疫情纪录片呈现中国形象的内涵、"他塑"中国形象的路径...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竹内亮疫情纪录片 中国形象 
共情、想象与真实——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创作方法与艺术价值解析被引量:2
《电影新作》2020年第5期116-120,共5页武新宏 吴保平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外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演进研究》(编号20XWB003)的阶段性成果
2020年7月20日至26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7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引起学界和业界广泛关注。作品用纪录片的形式,探寻文学与现实、作家与故乡、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探寻作家成长的轨迹和文学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与价值。...
关键词:《文学的故乡》 创作方法 艺术价值 
自然生态启迪人伦之和——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内容价值解析
《新闻文化建设》2020年第7期82-84,共3页孙果果 武新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3BXW028)阶段成果。
纪录片《一条溪流的朋友圈》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用丰富多样的镜头视角展现自然生态运转的循环机制和科学原理,以自然环境类比人类社会,用珍奇再现呼唤生态意识,实现自然生态机制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融合。本文对《一条溪流的朋友圈》的创作...
关键词:《一条溪流的朋友圈》 纪录片 自然生态 创作理念 
新中国70年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演进研究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9年第6期132-137,共6页武新宏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视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3BXW028)阶段性成果之一
从1949年到2019年,纪录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走过70年风雨历程,在对外塑造及传播国家形象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时代、纪录介质、纪录理念及传播策略的变化,纪录片呈现的国家形象也在变化:1949—1957年是“充满生机”的中国形...
关键词:电影艺术 纪录片 国家形象 塑造 70年演进 
可见的现实“投射”虚位的历史——纪录电影《二十二》的创作理念与拍摄伦理被引量:2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7期112-115,共4页武新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3BXW028)的研究成果
纪录电影《二十二》院线上映后赢得口碑与票房双丰收,成为2017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之首。电影没有煽情,没有控诉,没有残酷血腥的历史回放,而是用在场的可见的现实作为历史存在的可信性证据,用隐藏于现实之中的隐喻投射虚位的...
关键词:纪录电影 在场 隐喻 
“精要”展现中华文明之美——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成功要素分析被引量:3
《现代视听》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武新宏 杨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3BXW028)阶段成果
《如果国宝会说话》是一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微纪录片",开播不久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其中纪录片的选题内容、视听要素、表现形式等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从选题内容、视听要素、传播方式等方面,对本部纪录片进行分析解读。
关键词:《如果国宝会说话》 微纪录片 创新 
21世纪中外合拍纪录片“他者”话语方式探析被引量:8
《电视研究》2018年第7期80-81,共2页武新宏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电视纪录片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研究"〈项目编号:13BXW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崛起的中国需要与世界进行更有质量的沟通与交流,中外合拍纪录片提供了一个彼此了解的窗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外合拍纪录片呈现出一些新样貌,合拍的国家、合拍的内容、合拍的形式发生变化,"他者"与"我者"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改变。本文...
关键词:中外合拍纪录片 他者 话语方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