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红许

作品数:16被引量:0H指数:0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作品赣东北小说现代文学书院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政治法律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星火》《文学教育》《文学与人生》《名家名作》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北窗古樟
《初中生之友》2024年第17期20-23,共4页石红许 
一棵高大茂密的古樟树,被野藤缠绕着,四周遍布灌木、荆棘,有瘆人的荒坟,听说还有蛇虫出没。它耸立在位于学校后排的教工宿舍的北窗外。虽说近在咫尺,于我来说,却是敬畏而远之。那时,对于这棵古樟树,我总是远远地观望,很少靠近,但总会想...
关键词:北窗 古樟树 配角 
守梦
《初中生之友》2023年第20期20-23,共4页石红许 
时值鸡头米(学名芡实)蓬勃生长的季节,我打电话给几年未曾谋面的鄱阳老乡高春,说是想去莲湖瓦屑坝遗址上走一走,去感受鄱阳湖水的浩渺、野性。高春欣然应允:“好!我在这烧几个特色湖鲜菜等你。”
关键词:未曾谋面 欣然应允 高春 鄱阳湖水 打电话 
稻天朗朗
《粮油与饲料科技》2021年第6期53-54,共2页石红许 
蓝天白云下,微风频频私访荷桥村李树源,掀起绵绵稻香。沿着雷公泉溪流,走进万年贡谷原产地,我没有听到传说中的雷声,却闻到了远古飘来的稻香米香,一株株水稻携带着野性的长长的芒,把对大地的深情结成饱满的稻穗,排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待丰...
关键词:敬畏之情 稻香 原产地 深情 
书院里的乡愁
《高中生之友》2021年第3期16-19,共4页石红许 
书院,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文化标识。这些年,在赣东北行走,书院出现的频率高于耳边的风语,我似乎听到了“之乎者也”“人之初,性本善”“天地玄黄”之类的琅琅书声从浩瀚典籍与岁月深处飘来,又旋即落入山川河谷、烟火人家,且余音袅...
关键词:天地玄黄 精神家园 性本善 赣东北 文化标识 乡愁 人之初 文化印记 
洎水书人
《名家名作》2020年第1期60-63,100,共5页石红许 
在“德”的氛围里熏陶的书家,充盈着高洁的品质;在“铜”的响声中成长的书家,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德——铜——,远古的呼唤,千年冶炼的旗帜高高飘扬,是赣东北大地的骄傲,假如不走出几位大家那是与之不相匹配的。潘文彪在斯地研墨修身,...
关键词:实际年龄 赣东北 两鬓斑白 文彪 德兴铜矿 楷书 书家 洎水 
深山砚歌
《高中生之友》2020年第2期12-14,共3页石红许 
走在大山深处,虽是气喘吁吁,汗水渗背,我还是会大口大口呼吸,生怕错过了一缕清新,空气是如此让人放心、舒心。菊花比往年来得要晚一些,节气都过了立冬,田园竹篱边、山野丛林里,还是未见芳迹摇曳。不闻菊香,但闻石响,在怀玉山鸡公岭下穿...
关键词:怀玉山 节气 芳迹 
弄墨怀远
《名家名作》2019年第9期39-41,99,共4页石红许 
“临帖不要像吃猛药一样,一天临十来个小时,几天后就没了。”“临帖要相对专一,集中突破。”“临帖要适时递进,见异思迁。朝花夕拾,要拾遗补漏。”……这不是什么名人语录,只是一位书家的学书杂谈,却句句切中要害。他,就是铅山县鹅湖中...
关键词:中国书法家协会 书协 临帖 书法教师 铅山县 朝花夕拾 切中要害 书画教育 
老屋听风
《星火》2017年第6期85-87,共3页石红许 
老家修谱,一件比鄱阳湖还大的事,迅速在子孙后裔间扩散。光顺伲郑重其事地转告我,主持谱局的几位地方贤望希望我做点什么。透过他话语的诚恳,我还是违心地承诺能出力一定会力所能及。一介书生,又能帮上什么忙呢?扪心自问,我自己...
关键词: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山村纸语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7年第3期10-11,共2页石红许 
前前后后近两千年,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在铅山被不断地继承、发扬,至明清时达到了高峰,铅山连四纸在当时被列为朝廷贡品,至现代,古老的手工抄纸技法却因抵挡不住机械化的推进而被冷落。令人欣慰的是,我们这一代还能有幸看到最后一拨传承人...
关键词:连四纸 武夷山镇 温林关 朝廷贡品 清时 至明 这一代 造纸技术 中国纸 一脸茫然 
创作谈:等待、酝酿是最好的灵感发令枪
《高中生之友(青春版)》2017年第3期12-12,共1页石红许 
在江西铅山县武夷山镇深入生活的日子里,不经意间听说江东源峡谷散落着大量没有毁弃的纸槽,甚至听说还能找到掌握连四纸制作技艺的老纸工,我就有了去造访的冲动,终于择机进山,才有了这篇散文《山村纸语》。我爱水,从小生长在水边,也爱...
关键词:连四纸 莫言 制作技艺 创作谈 绵延起伏 东源 纸工 爱水 铅山县 标志性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