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慰慈

作品数:113被引量:785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主题:结节病哮喘糖皮质激素一氧化氮肺动脉高压更多>>
发文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实用老年医学》《临床肺科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回顾与展望 庆祝《中华内科杂志》创刊60周年
《中华内科杂志》2013年第2期90-91,共2页罗慰慈 
《中华内科杂志》自1953年1月25日创刊迄今已60年。其前身是《内科学报》,总编辑是徐采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内学习资料匮乏,《中华内科杂志》几乎是每一位内科医师或医学生必读的刊物,被认为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中华内科杂志》 创刊 北京协和医学院 副总编辑 北京市卫生局 医学会工作 支气管哮喘 内科医师 
罗慰慈:医道臻于关爱被引量:1
《中国医院院长》2012年第13期85-87,10,共3页罗慰慈 吴菲 
在我看来,作为临床医生,要懂得感受患者的处境,将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去思考问题。这样很多想法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处理事情的出发点也会不一样了。
关键词:医道 临床医生 患者 
肺门影像增大的辨认——兼论结节病的鉴别诊断被引量:2
《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第7期1-3,共3页罗慰慈 
肺门部X线影像增大的原因有多种,宜慎加辨识。若疑诊肺门部淋巴结增大,需仔细鉴别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和结节病。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双侧肺门淋巴结增大为最常见的早期体征,CD4/CD8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病情活...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结节病 诊断 鉴别 
临床从医五十八载的点滴体会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年第5期323-324,共2页罗慰慈 
我从1953年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开始,迄今已58年,每次超时看完门诊或抢救会诊的患者下来,虽然身心俱疲,但是自己已经为患者尽了全力而稍感安慰。遇到疑难病例难以确诊或会诊中仍存在一些未明确或不清楚的问题,事后仍会查清以利再诊。
关键词:点滴 十八 从医 临床 内科住院医师 疑难病例 患者 会诊 
重视与支气管哮喘有联系的三方面问题被引量:1
《中国综合临床》2010年第3期225-226,共2页罗慰慈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我国城乡居民常见的疾病。哮喘的患病率由于调查方法不同,故各地报道的数字相差较大,我国的报道为0.50%-5.29%;43座城市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的发病率为3.34%,北京城区发病率明显高于郊区。...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环境污染 糖皮质激素 
应用低氮极低热卡肠内营养维持9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营养需要被引量:5
《中华医学杂志》2009年第34期2440-2441,共2页吴瑾 蒋朱明 韩丁 李冬晶 谢海雁 赵维纲 罗慰慈 武永吉 盛瑞媛 马玉芬 高宇 
临床问题 患者男,93岁,因发热、咳嗽入院,入院时体重66kg,体重指数24.2kg/m^2;危险因素为高龄、吞咽功能差、胃肠动力差,有反复发生的慢性肺部感染、有已经控制的2型糖尿病和已经调整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慢性疾病。
关键词:营养需要 高龄患者 营养维持 低热卡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肠内 低氮 慢性肺部感染 
鉴别咳嗽症状时应重视环境因素被引量:3
《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第3期285-285,共1页罗慰慈 
关键词:咳嗽症状 环境因素 鉴别 慢性支气管炎 改革开放 住房条件 居住环境 常见病 
单项和联合指标在结节病诊断中的预测价值评价被引量: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年第7期488-491,共4页姚琴 徐作军 黄慧 田欣伦 刘鸿瑞 许文兵 陈勇 朱元珏 罗慰慈 
目的评价结节病诊断中各单项和联合诊断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间88例初步诊断为结节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Bayes方法对BALF细胞分类中的淋巴细胞比例、淋...
关键词:结节病 肽基二肽酶A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淋巴细胞 
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被引量:2
《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第5期535-536,共2页罗慰慈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 临床医师 ARTERIAL 世界卫生组织 临床现象 生活质量 肺血管 
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探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年第2期11-13,共3页董澍 冯佩之 董炳琨 罗慰慈 李立明 林长胜 管远志 胡志民 罗明普 刘德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06AIL0770141)
吴阶平医学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培养、协和教育和自身努力。吴阶平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实践,逐渐形成了他的独特的医学教育思想。
关键词:吴阶平 教育思想 成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