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琪

作品数:17被引量:1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电影改编心理空间《钟形罩》后殖民解读《鲁滨逊漂流记》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百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老无所依》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2期109-112,共4页沈婷婷 许克琪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新世纪诺贝尔奖与当代文艺思潮的关联性研究(14WWB005)
科马克·麦卡锡在其小说《老无所依》中描述了因伦理体系缺失、丛林法则盛行而造成伦理混乱的社会景象,对小人物莫斯的悲剧描写表现出麦卡锡对西方社会盛行的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批判态度,而通过叙述老警长贝尔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又表达了道...
关键词:科马克·麦卡锡 《老无所依》 文学伦理学 
从反抗到妥协——《等待野蛮人》和《耻》两部作品中白人身份的转变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年第4期43-47,共5页许克琪 屈远卓 
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资金项目资助“新世纪诺贝尔奖与当代文艺思潮的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4WWB005);东南大学2017年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作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研究(项目编号:3217007104)成果
2003年诺贝尔奖得主库切创作的小说《等待野蛮人》和《耻》集中反映了南非社会中白人身份的巨大变迁。这两部小说真实地表现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废除前后,白人民众对于民族和解由憧憬到失望的过程。本文致力于揭示两部小说的内在联系,分...
关键词:库切 白人身份重构 种族和解 妥协 
空间视角下《雪》中的人物身份研究被引量:3
《当代外国文学》2018年第4期145-152,共8页许克琪 
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资金项目资助"新世纪诺贝尔奖当代文艺思潮的关联性研究"(14WWB005);东南大学2017年基本业务费资助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作家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研究(3217007104)研究成果
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通常以历史、宗教、传统等为元素,为世人展现一幅幅婉转动人的当代土耳其全景图,也吸引着文学评论家全方位的高度关注。出版于2002年的第七部小说《雪》是其一生中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政治小说,有着高超的艺术品位...
关键词:奥尔罕·帕慕克 《雪》 空间理论 第三空间 身份建构 
空间·身份·归宿——论托妮·莫里森小说《家》的空间叙事被引量:27
《当代外国文学》2015年第1期99-105,共7页许克琪 马晶晶 
江苏省社科项目"新世纪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与当代文艺思潮的关联性研究"(14WWB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托妮·莫里森于2012年5月推出了第十部小说—《家》。小说讲述的是黑人士兵弗兰克·莫尼从朝鲜战场回归祖国,历尽艰辛将生命垂危的妹妹带回家乡,构建温暖有爱的"家"之故事。通过空间场所的频频变换,小说阐释了一个个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 《家》 地志空间 心理空间 社会空间 
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胎记》被引量:1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2-66,共5页马晶晶 许克琪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美国经典作家的科技伦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2YJA752028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
关键词:霍桑 《胎记》 文学伦理学批评 伦理结 人类尊严 
走下神坛的人性——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伊利亚特》的电影改编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12年第3期202-205,共4页许克琪 沈婷婷 
国家"211工程"三期"艺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引发了人类对于生态的关注,以文学文本为载体、探讨生态问题的生态批评应运而生。《特洛伊》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虽然电影中包含了一定的商业成分,但作为一门大众艺术,电影在对原著的改编过...
关键词:电影艺术 艺术创作 《伊利亚特》 《特洛伊》 生态批评 人性 电影改编 
莎士比亚作品的后现代电影改编——以《哈姆雷特2000版》为例被引量:5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沈自爽 许克琪 
莎士比亚作品的电影改编由来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电影工作者在将莎士比亚的作品搬上银幕时已对其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僭越与颠覆,《哈姆雷特2000版》便是其中的代表影片。这部电影带着深深的后现代主义烙印进入到观众视野。以弗...
关键词:莎士比亚 后现代主义 电影改编 《哈姆雷特2000版》 
论《钟形罩》中的空间叙事形式及其意义被引量:10
《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第4期85-91,共7页许克琪 魏磊 
在20世纪后半叶,空间理论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理论的视域和空间。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基础,从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美国当代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自传体小说《钟形罩》的空间叙事特点,指出物理空间的挪移和并置...
关键词:西尔维亚·普拉斯 《钟形罩》 物理空间 心理空间 
模因论研究30年被引量:11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第2期52-56,共5页许克琪 屈远卓 
上世纪7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教授Dawkins提出的文化模因观为语言文化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视野,并在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在中外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这一理论在实践中不断被改进和完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概述这...
关键词:模因论 语言文化研究 英语教学 
笛福的文本以及对殖民主义的批判被引量:6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99-103,共5页许克琪 
江苏省课题"外语教学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遗失的问题研究"(05KJD460278);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模因论与外语教学研究"(07SJD740017)的成果之一
本文试图通过对笛福笔下鲁滨逊不断变化的身份、鲁滨逊和星期五的关系、小岛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描写的强奸、屠杀和暴力等情节的分析来重新解构《鲁滨逊漂流记》,并得出如下结论:《鲁滨逊漂流记》和许多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能够被列入帝...
关键词:笛福 《鲁滨逊漂流记》 殖民主义 身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