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膺予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主题:德育有效性可持续发展强制性社会舆论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和谐教育的内涵及其本质特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112-115,共4页郑膺予 
和谐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又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教育民主和教育公正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只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有可能实现和谐教育,才有可能通过和谐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和谐教育 教育民主 教育公正 
以科学发展观审视德育的理念与有效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113-116,共4页郑膺予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探讨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义,并以此审视德育的理念及探讨德...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德育 有效性 
试论道德的强制性被引量:1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郑膺予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道德的强制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所谓道德的强制性,强调的是道德的外在制约,即加大社会道德规范对人的制约力度,或加大道德他律的力度。道德的强制性不同于法律的强制性,这表现在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它们的强...
关键词:道德 道德规范 强制性 社会舆论 
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论高校德育的目标和追求被引量:3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83-85,98,共4页郑膺予 
本文试从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的角度,通过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理解,以及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阐述高校德育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充分开发大学生的潜力,促进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德育 追求 发展关系 以人为本 整体素质 大学生 
关于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哲学思考被引量:1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67-70,共4页郑膺予 
本文主要结合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思考的角度对德育的对象、德育的目标、德育的内容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学生应是德育的主体;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德育的过程,更应注重道德的实践;在教学内容上,应根据德育的目标,针...
关键词:德育 有效性 
论社会主义“德治”与“法治”的一致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83-87,118,共6页郑膺予 
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德治”和“法治”的一致性。“德治”和“法治”作为治国安邦的两种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国...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 法律 德治 法治 
试论亚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兼论德育工作的应对被引量:3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13-17,共5页郑膺予 
江泽民同志在教育问题的重要谈话中,强调德育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工作,要求"大家都要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并提出了德育首位的思想,即德育...
关键词:亚文化 青年 德育工作 德育内容 中国 
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条件分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7-11,共5页郑膺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这...
关键词:传统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思想 条件分析 邓小平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 邓小平社会主义 列宁 马克思主义 苏联 
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被引量: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75-78,共4页郑膺予 
本文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认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对自然价值和自身价值认识的深化等三方面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其次.论述了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素质 
关于腐败现象的几点思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74-78,共5页郑膺予 
权力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客观现象,它是指某一主体(权力角色、或曰掌权者)凭借和利用某种资源对客体进行价值控制,致使客体服从主体,以实现主体意志、目标或利益的能力及其影响力。权力起源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需要,是...
关键词:反对权力腐败 权力道德 腐败现象 几点思考 掌权者 人民群众 公共权力 社会主义 反腐败斗争 监督和制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