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华

作品数:20被引量:6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人民俗研究艺术知识传承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云南警官学院学报》《文化遗产》《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重述神话的叙述关系论析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24年第2期165-172,共8页黄静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怒江流域人口较少民族动植物神话叙事研究”阶段性成果(21BZW185)。
理解神话的实践形式,需将重述纳入视域。“重述”的行为要义显现于重复性、共享性、返归性的交融中。三类叙述关系中,重复性叙述是神话的日常律动形式,作为复杂性重复,重述包含了“异”和“跨”的意义融合,揭示着以“故事间”和“讲故...
关键词:神话 重述 叙述关系 
论比较神话学的三个知识时期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64-71,共8页黄静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BZW185);2021年度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跨越和归返:比较神话学的理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不同知识时期的比较神话学在各种聚焦中显现出承接、呼应和交融的关系。在缪勒的研究中,比较神话学显示了“语词”“自然”“情感”的在场。新比较神话学致力于“故事”“社会”“思想”的共同体建构。历史比较神话学领衔的研究显示出...
关键词:比较神话学 新比较神话学 历史比较神话学 
文学、史料和遗产:关于拉祜族起源叙事的三种解释被引量:2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2年第1期151-158,共8页黄静华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怒江流域人口较少民族动植物神话叙事研究》(21BZW185);2021年度云南大学人文社科项目《跨越和归返:比较神话学的理论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拉祜族起源叙事所经历的由外界主导的社会文化实践包括:书面文本的写定和出版,文学文本的历史属性解释,文化遗产的价值创造。三种建构所指向的社会文化运动虽不同程度地与民俗世界相关,却在更多他者意愿的凝聚中,不断指向拉祜族起源叙...
关键词:起源叙事 文类 史料 资源 非日常 
生活叙事:“敞开”和“共情”的民俗研究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8年第2期41-44,52,共5页黄静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传统的演述者研究"(14XZW035)阶段性成果
作为沉浸于生活的生活文化研究,生活叙事指向个体对民俗经历、经验的回忆和述说,将目光凝注于民俗主体的实践,重视"我们关系"的建构,其间的各种呈现包含着双重或多重主体的意义交往。在内含着多重描述的话语中,这种写作是交往过程中的...
关键词:日常生活 生活叙事 叙述文本 民俗研究 共情 
拉祜族史诗的生长与延展:书写文本的意义阐释
《民族文学研究》2018年第2期128-134,共7页黄静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传统的演述者研究"(项目编号:14XZW035)阶段性成果
拉祜族史诗的文本形态容纳了口头文本与书写文本。用"史诗"对拉祜族表述传统所进行的命名,始于多部书写文本的整理与出版。书写文本中,拉祜族拥有在史诗文学类型上的相对完整性,并被放置在线性时间中进行阐说,成为特定时期的文化遗存物...
关键词:拉祜族史诗 书写 口头 作品 
多元群体的协商和共享——彝族阿细人“先基”传统的当代传承被引量: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45-50,共6页黄静华 苟正霞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传统的演述者研究"(14XZW03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彝族民间叙事诗的当代建构研究"(2011Z095)阶段性成果
现时语境中,彝族阿细人"先基"传统的传承正遭逢着变迁。在本土和外部力量的互动之中,"先基"传统的部分传承空间逐渐开放于他者;除师徒制度外,传承主体的培育还在会员组织的面向上展开;经由书面文本和现代录音技术的辅助,"口头演唱"的方...
关键词:“先基” 协商 共享 
一则“神话”的诞生:民间文学知识的实践和反思被引量:1
《民族艺术》2016年第3期137-142,共6页黄静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拉祜族‘牡帕密帕’叙事传统的演述者研究”(14XZW035);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彝族民间叙事诗的当代建构研究”(2011Z095)阶段性成果
在一则彝族"洪水兄妹婚神话"的诞生过程中,可看到文本生成的不流畅和多重建构。在从注重倾诉转向实现完整故事输出的过程中,民间文学的相关知识影响着本土讲述和他者讲述、同质讲述和异质讲述之间的转换。对于这样的转换,口头文本和书...
关键词:神话 文类 文本 实践 口头文学 
旅游展演·行为实践·社会交流——以丽江玉水寨“东巴法会”为例被引量:5
《广西民族研究》2014年第4期158-165,共8页光映炯 黄静华 光映霞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滇川地区东巴文化的旅游展演及活态保护机制研究"(12XMZ068)
以"祭丁巴什罗"仪式等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法会"已成为一种现代社会交流与旅游展演活动,并主要通过旅游舞台的建构、音声的展演、体化及行动实践三个层面来表达与展现东巴文化的认同与现代身份的转换、东道主与游客之间的社会交往,同时在...
关键词:东巴法会 仪式 旅游展演 行为实践 社会交流 
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神话被引量:1
《文化遗产》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黄静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青年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神话的传承问题研究--以云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10XJC751003);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彝族民间叙事诗的当代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1Z0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当下语境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少数民族神话被诠释为保护对象和可用资源,前者指向基础性意义,后者则指向衍申性意义。无论"保护"还是"应用",都可能因为对少数民族神话本真性的不同理解,走上传承或背离少数民族神话叙事传统的道...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神话 本真性 
西部民族地区涉毒犯罪——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分析被引量:1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25-28,共4页刘婷 黄静华 
毒品问题是西部民族地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当地少数民族也是毒品问题的受害者。本文尝试从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念出发,从社会整体性、文化相对主义以及田野工作视角对西部民族地区当地人群毒品犯罪问题展开思考,为毒品犯罪的研究开启新...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 本地人群 毒品犯罪 文化人类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