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华

作品数:14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纪录片虚拟影像美学光效故宫建筑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电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中国电视》《当代电影》更多>>
所获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投射、具身、计算:物像至拟像中的光影情绪机制
《当代电影》2025年第4期85-91,共7页丁艳华 
光学技术覆盖领域甚广,光学仪器、光学测量、光学材料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广泛用于电影摄制与放映技术中。随着光学技术的迭代演进,电影作为光学媒介的本体属性已不拘于影像表征体系,电影与人类知觉机制的关联性研究也拓展至跨学...
关键词:情绪 光学技术 神经学 电影 
现代电影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认知循流
《当代电影》2024年第5期163-169,共7页丁艳华 
技术迭代与媒介融合使得现代电影技术疆域不断扩张,成为电影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技术逻辑演变中的影像不断获得新的话语方式,加之电影工业美学体系成熟,AIGC等新技术正在以直接与自然的状态融入,使电影本体得以进化,不断出现新的视觉构...
关键词:电影技术 胶片 影像认知 人工智能 
虚拟技术与电影空间知觉符号研究被引量:4
《当代电影》2023年第6期164-170,共7页丁艳华 
虚拟技术语境下,电影空间亦真亦幻,观众置身其中。虚拟摄影跟踪技术、LED虚拟背景技术、数字建模等技术不断精细化,提升了创作者生产电影空间符号的能力。电影空间也从“摄取符号”维度中解放出来,以数字生成的形式释放出更多知觉信息,...
关键词:虚拟技术 电影空间 知觉符号 受众体验 
论“场所精神”视觉化在文化记忆重塑中的媒介功能——当代故宫建筑摄影研究
《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2023年第3期87-92,共6页丁艳华 
视觉化“场所精神”能够为重塑文化记忆提供基础技术性支撑,增强记忆可持续性。通过摄影艺术功能唤醒民族情感,有助于“认同建构”。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多类型故宫建筑摄影图像为民众理解传统文化与回忆历史提供了“互动场所”,扩...
关键词:场所精神 文化记忆 古建筑摄影 故宫 
论“场所精神”视觉化在文化记忆重塑中的媒介功能——当代故宫建筑摄影研究被引量:5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12期121-127,共7页丁艳华 
视觉化“场所精神”能够为重塑文化记忆提供基础技术性支撑,增强记忆可持续性。通过摄影艺术功能唤醒民族情感,有助于“认同建构”。在“互联网+”的语境下,多类型故宫建筑摄影图像为民众理解传统文化与回忆历史提供了“互动场所”,扩...
关键词:场所精神 文化记忆 古建筑摄影 故宫 
虚拟影像中的数字照明研究被引量:4
《当代电影》2022年第4期160-164,共5页丁艳华 袁嘉良 
虚拟影像技术以环境模拟、感知技术、传感设备以及自然技术等为主导,正在重新解构着影像构成方式。数字智能化使电影用光可被精确化、量化,创作者对光效的可控力日益增强,带给电影照明更大创作空间、更多艺术形态及美学价值。在技术融合...
关键词:虚拟影像 虚拟制片 数字照明 光效 影像真实性 技术美学 
“双镜”里的青春挽歌——探索安东·寇班的黑白意象世界被引量:2
《当代电影》2021年第9期172-176,共5页丁艳华 
黑白影像自诞生,在人类活动中就从未缺席,且具备独特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内涵,也是将摄影与电影紧紧捆绑的重要纽带。安东·寇班作为摄影师、导演、音乐录影制作人,擅长使用黑白色或其他单色进行创作。他用黑白摄影为著名乐队主唱伊恩·柯...
关键词:黑白电影 静态肖像 人物传记 摇滚音乐 青春 
起于真实的光影寓言--罗杰·迪金斯电影用光美学探析被引量:1
《当代电影》2020年第5期144-148,共5页丁艳华 
电影用光的技术手段与艺术观念共同成长,不断演变。这些变化在漫长的时间中交替与轮回,历经了从追求写实美感到崇尚戏剧化效果的过程,如今,又在众多电影摄影师的努力下,重新回归于自然主义光影路途中。其中,罗杰·迪金斯最具代表性,他...
关键词:自然主义光效 写实 黑色电影 摄影用光 
浅谈虚拟现实技术在纪录片中的“沉浸式”美学被引量:2
《当代电视》2019年第12期87-89,共3页丁艳华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CUC2019B052
虚拟现实技术在给传统影像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其技术变革也拓宽了艺术创作理念的范畴,为创作者的想象力与观念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虚拟现实为影视艺术形式带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特质:不但体现在其新式视听语言上,还体现在受众审美...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纪录片 受众 沉浸感 真实性 
“幻境”之行——浅论虚拟影像对受众审美心理的影响
《中国电视》2019年第12期60-63,共4页丁艳华 
受众是包括虚拟影像在内的所有影像媒介的接受者与传播对象,通过体验与创作者完成互动交流,共同实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如何让观众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到作品的鉴赏中,是创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现代技术融合语境中应当被重视...
关键词:审美距离 虚实 沉浸式体验 重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