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星

作品数:16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弱势群体公民意识公民信贷消费勤俭节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发文期刊:《社会科学论坛》《道德与文明》《集团经济研究》《邯郸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河北省教育厅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现代行政精神的现代性谋划:智力游戏抑或科学运思——兼评王锋教授的《走向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精神》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18-23,共6页于建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近代正义理论范式演变研究”(15BZX100)
行政改革的成功需要精神的引领。后工业社会呼唤一种新行政管理范式来取代管理型行政,同时需要建构一种新行政精神来取代理性化的行政精神。后现代行政精神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实社会也为其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建构后现代行政精神...
关键词:现代性 后现代 服务型政府 行政精神 乌托邦 
契约平等:幻象与真实?——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契约思想发凡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11-14,共4页于建星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08BZX005)
黑格尔的契约思想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黑格尔认为契约是平等主体之间建立在相互意见一致的合意基础之上的协议,契约充分肯定了人的自由和平等,契约使人从等级特权的人身束缚之中解放出来,契约使个人的才能得以施展,使人的个性得以倡扬,...
关键词:契约 平等 幻象 真实 
“非公民”意识论——兼论臣民意识与惰民意识之异同被引量:1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3-5,69,共4页于建星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HB08BZX005);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编号:SZ081003)
文章在提出与公民理念相对应的"非公民"理念的基础上,认为"非公民"包括臣民与惰民,同时"非公民"意识包括臣民意识与惰民意识两个组成部分。文章认为惰民意识从本质上来讲从属于臣民意识,但又有别于臣民意识。无论臣民意识还是惰民意识都...
关键词:非公民意识 臣民意识 惰民意识 
构建和谐社会更需注重实质正义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0年第12期24-25,共2页郑超欣 于建星 
社会正义的实现状况不仅关系到中国改革开放前途与命运,而且又直接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通过对西方正义思想的梳理,认为要实现社会的正义,既需要做到程序正义,即起点公平与过程公平,同时更需要注重结果公平和实质正义。只...
关键词:和谐社会 实质正义 西方正义思想 
罗尔斯契约论方法批判——兼论古典契约论与现代契约论
《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10期32-37,共6页于建星 
本文从与古典契约论比较的维度审视罗尔斯的契约论方法。罗尔斯的契约论与古典契约论有着明显区别:自然状态与原初状态、有知之约与无知之约、自然人性与公民属性、权力的合法性与社会正义,等等。尽管罗尔斯的契约论达到了当代契约论的...
关键词:罗尔斯 契约论 批判 
现代性视域中的公民及其公民意识被引量:4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9-43,共5页于建星 
河北省教育厅课题(编号:SZ081003)阶段性成果
文章在对公民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对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公民意识包含主体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与理性精神。同时,公民意识对于现代性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民 公民意识 现代性 
仁爱、功利与权利:弱势群体保护理由的评述被引量:1
《学术论坛》2008年第3期89-93,共5页于建星 
文章对于现有弱势群体保护的理由进行了辩证的分析。仁爱说有助于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但仁爱与同情有着偶然性、程度不同、能力有限的缺陷。功利说会带来对弱势群体保护的结果,不过功利说并不能真正地尊重弱势群体的权利,甚至会损害弱势...
关键词:弱势群体 保护 仁爱 功利 权利 
从主体性的视角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邯郸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92-94,共3页于建星 
本文从主体性的视角来对"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作一剖析。文章认为,对于个体而言,伦理规范义务是先在,个体必须遵守这些义务规范并将其内化成习惯。同时,人是有主体性的,具有反思权利与意识的,道德是"我"的反思,"我"的选择。人为什么要有...
关键词:道德 崇高 有用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中的贫困思想探析——兼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观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于建星 郑超欣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编号:200501012)
文章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对于古典自由主义与人道学派和无产阶级理论家贫困观(即弱势群体思想)论述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的弱势群体思想为我们解决弱势群体、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即问题的关键与核心在于制度的设计...
关键词:马克思 贫困 弱势群体 
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谈和谐社会的构建
《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第11S期20-21,共2页郑超欣 于建星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5010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任务。它既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自然——经济—...
关键词:构建和谐社会 效率与公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公平与效率 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