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连明

作品数:16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说文解字》本义《金瓶梅》形声字举隅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汉语学报》《贺州学院学报》《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邢台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华本《五灯会元》句读疑误类举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48-50,共3页任连明 孙祥愉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禅宗语辞汇释"(14JJD740001)子项目"禅宗行业语汇释"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书局苏渊雷点校本《五灯会元》,2011年重印本在句读、印刷等方面都有诸多修正,但在句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类列举了若干例子,以利再版。
关键词:中华本 《五灯会元》 句读 勘误 
禅籍俗谚语修辞运用探析
《贺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48-53,共6页任连明 孙祥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40001);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对禅籍俗谚语在语音、语义、语法修辞上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禅宗文献的解读,而且对于把握禅宗语言的性质,促进对禅宗文献的研究大有裨益。
关键词:禅宗 俗谚语 修辞 
论禅籍文献在辞书编撰中的重要价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55-60,共6页任连明 孙祥愉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40001)
禅籍文献对辞书编撰有着重要意义。首先,禅籍文献中有大量的方俗特色词,他们可以为辞书增收词条提供参考;其次,禅籍中的许多词义可以作为辞书修订增补义项之用;第三,禅籍文献可以为订正辞书释义提供有价值的用例;第四,禅籍文献对于词源...
关键词:禅籍 词汇 辞书 价值 
常用词“逢、遇、碰”的历时演变考察被引量:3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1期101-105,共5页任连明 孙祥愉 
通过对表"相遇、遇到"一组词的考察,观察它们在历史上演变发展的过程,认为从先秦至元明清时期,表示"相遇、相逢"这一义位主要由"逢"和"遇"来承担,二者在历史上的使用是相对稳定的,可以说既是常用词,又是汉语基本词汇中的一员;表示"相遇...
关键词:逢、遇、碰 历时 演变 
中华本《五灯会元》校读札记被引量:1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8期131-135,共5页任连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禅宗灯录文献语言研究>(批准号:12JJD750013)
中华书局苏渊雷点校本《五灯会元》①是目前较为通用的本子,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关注,2011版中的一些字、词、标点、校勘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文中所列的20个典型例子作讨论说明,目的在于为日后的再版提供借鉴。
关键词:五灯会元 校读 札记 
“负、何/荷、担、挑”的历时演变与更替被引量:5
《汉语学报》2012年第4期24-31,95,共8页任连明 李彬 
通过对汉语中表"肩挑、担"义一组词的考察,观察它们历时演变更替的过程。作者认为先秦时期,"何/荷"占主体,由于"何"虚化为疑问词,就借用同音字"荷"代替"何"的"肩挑、担"义。同时,随着汉语白话系统的发展,表"肩挑、担"的口语词"担"作为...
关键词:负、何 荷、担、挑 历时 演变 
处处有“枪版”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1期35-36,共2页任连明 
新兴词"枪版"现在应用十分广泛,它的来源:一是与"假冒"义有关;二是与"强"义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它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扩展用法。
关键词:枪版 来源 扩展用法 
《说文解字》人体义域形声字本义与源义关系举隅被引量:1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55-58,共4页杨佳佳 任连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9106020501M28)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关键词:《说文解字》 声符系联 本义 源义 
《说文解字》头部名称形声字本义与源义关系举隅被引量: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任连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9106020501M28)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头部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关键词:《说文解字》 声符系联 本义 源义 
《说文》“彳”部和“廴”部字中的行道与道德认知被引量:1
《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67-70,77,共5页余秀忠 任连明 
《说文》"彳"部和"廴"中的某些字反映了先民特定的认知习惯,文章选取该部字中的"德、往、廴、復、後、很"六字,根据方位趋向分为"前进、上升"义和"艰难、退避"义两组,综合运用传统文字训诂方法和现代隐喻理论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探求中国...
关键词:"彳"部字 "廴"部字 认知 训诂 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