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春

作品数:9被引量:1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保定学院信息技术系更多>>
发文主题:纪录片纪录片创作艺术化文化传播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营销(下)》《新闻知识》《新闻界》《中国电视(纪录)》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文化传播意义下的非遗纪录片创作被引量:11
《新闻知识》2013年第7期70-71,56,共3页傅国春 
2012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技术条件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保护与网络传播"(项目编号:SZ127020)
非遗纪录片是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人类学纪录片的非遗纪录片,在拍摄制作上需要恪守人类学纪录片的科学性准则;作为文化传播的非遗纪录片,还需要坚持艺术化表达和商业化运作才能够达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进而实...
关键词:文化传播 非遗纪录片 科学性原则 艺术化表达 商业化运作 
地域性纪录片的全域化策略——以保定文献纪录片创作为例被引量:2
《新闻知识》2012年第10期82-83,共2页傅国春 金晓非 
保定学院2011年度科研基金项目"发挥纪录片创作的地域优势;拓宽城市电视台发展空间"(项目编号2011S07)
地域性纪录片是地方电视台创作的主要节目类型,彰显着地方电视台的特色和节目制作水准。新媒体时代,随着播出媒介的平台日益宽广,全域化成为地域性纪录片走向市场,为更多受众接受的发展路径之一。本文重点以近年来国内部分地方电视台特...
关键词:地域 纪录片 全域 
完善民国历史遗存 提升古城文化张力——以保定光园保护、恢复与开发为例
《现代营销(下)》2012年第4期215-216,共2页傅国春 赵然 
保定市2011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光园保护;恢复与开发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93
位于华北平原中部的河北省保定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自从1500年前建城以来,古建遗存十分丰富,特别是近代以来,作为环京津的重要政治中心,城区内陆续兴建了极富风格的建筑群落。保定光园作为民国政坛重要人物曹锟的公馆...
关键词:历史遗存 保定市 文化张力 民国 保护 古城 开发 历史文化名城 
DV对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中国电视(纪录)》2012年第2期61-63,共3页傅国春 赵然 
2007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指导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070917
DV是Digital Vedio的缩写,DV的概念较为宽泛而模糊,它至少指涉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台小型的个人化的摄录设备一套完整独立的小型视频编辑系统一种个人化的视频拍摄方式一种非专业活动影像的拍摄风格按照资金来源,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粗略地...
关键词:纪录片创作 个人化 视频编辑系统 创作手段 拍摄风格 平民化 影像 记录 资金来源 摄像机 
从网络流行语看舆情之嬗变被引量:2
《新闻知识》2012年第2期26-27,25,共3页傅国春 
2011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1XC008)"三网融合背景下河北省舆论宣传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南唐李中《献乔侍郎》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 宋秦观在《与苏公先生简》:“伏乞为国自重,下慰舆情。”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舆情 嬗变 
消费文化视野中的手机阅读被引量:1
《新闻界》2011年第7期83-85,共3页赵然 傅国春 
2010年保定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0S06)
手机阅读是中国通信运营商推出的一项重要业务,以消费文化的视角考察手机阅读对当前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对小说创作带来的影响,结论是手机阅读促成文学生态多元化和促成文学的消费性。
关键词:消费文化 手机阅读 文学 
冯小刚贺岁电影模式探究
《电影文学》2011年第11期33-34,共2页傅国春 赵然 
冯小刚作为中国现今主流电影的代表人物,其巨大的成功有目共睹,冯氏贺岁电影已经成为其特有的招牌。身为当今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者最多的电影导演之一,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在故事结构、人物设置、语言表述等方面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模式,故事...
关键词:冯小刚 故事 人物 语言 
谍变电视剧受众心理探析被引量:1
《新闻知识》2010年第11期93-94,共2页赵然 傅国春 
潜伏,即隐藏,埋伏。 《逸周书·时训》:"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权以大兵潜伏於阜陵俟之,凌觉而走。"《北史·拓拔顺传》:"长子朗,时年十七,枕戈潜伏积年,乃手刃康奴,以首祭顺墓,...
关键词:受众心理 电视剧 逸周书 三国志 
声音在纪录片中的作用被引量:2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年第8期108-109,共2页傅国春 赵然 
2007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指导项目;课题编号:SZ070917
声音的出现,对纪录片的诸多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对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贡献最大的人应该是英国人约翰·格里尔逊,他充分利用声音技术,开创了"画面+解说"这一纪录片样式,也奠定了声音在纪录片中的地位:声音使影片呈现奢华之美...
关键词:声音 纪录片 地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