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惠芬

作品数:89被引量:822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残余油驱油效率流变性驱油机理黏弹性更多>>
发文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发文期刊:《石油钻采工艺》《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油气田地面工程》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黏弹性聚合物驱渗流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力学学报》2024年第3期847-861,共15页钟会影 史博文 毕永斌 沈文霞 许严芮 尹洪军 夏惠芬 赵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604079,52374032);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JD22A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1250)资助项目。
聚合物驱已成为国内外化学驱中提高原油采收率主要方法之一,其在大庆油田的60年开发稳产中起到重要作用,在水驱基础上提高原油采收率达到约13%.聚合物驱主要机理为改善流度比,提高注入液的波及体积,从而提高驱油效率.近几年,聚合物溶液...
关键词:黏弹性聚合物 渗流机理 松弛时间 驱油效率 弹性湍流 
非均相体系在微通道中的封堵性能研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夏惠芬 杨坤 李坤龙 蒋丽丽 刘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黏弹性乳状液滴微观渗流机理及耦合模型”(12002083)。
基于大庆油田天然岩心孔隙尺度分布特征建立了微通道模型,考虑非均相体系中的分散相和连续相的变形及流动特征,以相场法建立流动模型并用有限元方法求解,模拟了分散相颗粒在微通道内的生成,并实现了颗粒分选,研究了微观孔喉结构中匹配...
关键词:非均相体系 相场法 封堵性能 孔喉比 匹配系数 
基于数字化孔隙模型的聚驱后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年第6期111-120,共10页刘洋 夏惠芬 张思琪 吴景春 蒋丽丽 杨坤 李坤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02083)。
利用岩心压汞试验数据和CT扫描数据,构建波纹管状数字化孔隙模型,考虑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不可及孔隙体积及吸附滞留特性,模拟不同驱油体系在该孔隙模型中的驱油过程,定量表征不同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及对不同类型剩余油的作用。结果表...
关键词:数字化 孔隙模型 聚合物 剩余油 定量表征 含油饱和度 
6WHI系统性管理创新方法及其应用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年第5期513-518,共6页夏惠芬 李福军 肖艳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YJA630074)。
系统性管理与创新的涉及对象不是单一目标也不是单一方法。首先研究对象是由有一定关联度的多个节点要素组成的系统性有机整体,其次研究方法是立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和高效的。创新首先要突破现有思维框架,改变现有的结构,增加新的成分...
关键词:5W1H 6WHI 系统性管理 创新方法 矩阵组合 
压力驱动下黏附于壁面残余油膜的破裂条件被引量:2
《石油学报》2021年第11期1469-1476,共8页刘丽丽 孟祥铮 张雪松 刘新月 曹瑞波 夏惠芬 范家伟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612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0207);东北石油大学引导性创新基金项目(2021YDL-22)资助。
液滴黏附于固体壁面上的受力、变形、运移、破裂和分离机理的研究涉及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等多种领域。以微孔道中黏附在岩石表面上的残余油和驱替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并结合Front tracking界面追踪方法,数值计算压力驱动条件...
关键词:毛细管数 破裂条件 变形率 压力驱动 初始润湿角 
薄膜状剩余油动用条件研究被引量:8
《特种油气藏》2021年第3期106-111,共6页夏惠芬 王立辉 韩培慧 曹瑞波 刘丽丽 张思琪 
中国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0207)。
针对薄膜状剩余油动用条件不明确的问题,采用Polyflow软件模拟计算和微观可视化驱油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三元复合物体系界面张力对薄膜状剩余油动用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条件下,薄膜状剩余油的临界破裂条件。结果表明:当油膜自身毛管...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 界面张力 薄膜状剩余油 毛管力 微观可视化驱油 
剩余油分布的微观特征及其可动用程度的定量表征被引量:10
《岩性油气藏》2021年第2期147-154,共8页王立辉 夏惠芬 韩培慧 曹瑞波 孙先达 张思琪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编号:2016E-0207)资助。
目前微观剩余油定量表征研究存在宏观与微观分析结果差距大、图像不清晰、分析方法相对较少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岩心驱油实验、冷冻制片技术、岩心荧光分析等方法,对不同驱替方式、岩心不同位置、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
关键词:岩心荧光分析技术 微观剩余油 分布特征 可动用程度 定量表征 
新型抗盐聚合物溶液的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被引量:5
《材料导报》2021年第2期2171-2177,共7页王立辉 孙刚 李丹 夏惠芬 李文卓 许天寒 张红玉 张思琪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0207)。
利用室内渗流实验及岩心驱油实验,研究了新型抗盐聚合物的吸附特性、渗流特性及溶液性能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聚合物分子链上嵌入甲基丙磺酸(AMPS)单体,可以有效地抑制地层中的钙、镁、铁、硫等二价离子对聚合物分子链的降...
关键词:新型抗盐聚合物 吸附特性 渗流特性 驱油效果 
新型预交联凝胶颗粒合成及非连续相溶液性能研究
《应用化工》2020年第S02期133-139,共7页王立辉 夏惠芬 韩培慧 曹瑞波 许天寒 李文卓 张思琪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化学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与试验”(2016E-0207)。
针对常规调驱体系在非均质性较强的油藏中调驱效果差的难题,合成了一种新型预交联凝胶颗粒,与三元复合体系复配成非连续相溶液,采用渗流实验与仪器测试相结合,对预交联凝胶颗粒和非连续相溶液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凝胶颗粒抗压强度...
关键词:预交联凝胶颗粒 合成 制备 非连续相 性能评价 
基于微观渗流特征的水驱后残余油动用机理研究被引量:10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杨庭宝 钟会影 夏惠芬 赵欣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考虑诱导裂缝闭合的黏弹性聚合物驱压力降落特征研究”(2019M661250)。
为摸清水驱后残余油的形成机理及分布情况并挖掘残余油潜力,基于N-S方程建立了并联孔隙微观模型,运用相场法追踪驱替过程中的相界面,研究不同壁面润湿条件下的水驱后残余油分布特征,并通过聚合物驱改善流度比、表面活性剂改变界面张力...
关键词:相场 N-S方程 孔隙尺度 润湿性 残余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