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利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后现代后现代主义影视剧颠覆《了不起的盖茨比》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教资料》《时代文学(上半月)》《电影文学》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社科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多模态输入的英语语用功能研究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83-85,共3页郑红艳 张英利 程丽娟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15YY056);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15WX031)
文章依据语用学、语言输入假说和母语学习规律,主要探讨多模态输入法对于语言学习者在语言习得方面的作用;结合课堂实践,探索适应碎片化为特色的时代的有效的英语语言学习之路。
关键词:多模态 语用学 语言输入 
热播美剧的后殖民主义倾向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24-126,共3页张英利 蔡玉侠 
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5WX031)
当前美剧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倍受追捧,然而在当下的热播美剧中,后殖民主义倾向极为明显,东方特别是中国的形象被严重扭曲,虽然经过模拟与杂糅出现了既不同于宗主国文化又不同于原殖民地文化的"第三空间",但是中国人或者华裔仍旧经常处于...
关键词:热播美剧 后殖民主义倾向 失真 属下 杂糅 
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影视剧被引量:3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7-118,126,共3页王小会 张英利 
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204048)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当代中国影视剧作品出现了魔幻现实主义倾向,不仅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也完成了对常规喜剧影片创造手法的突破,使作品更具审美性、深刻性。研究这一现象对于研究中国后现代文化中影视作品的新特征意义重大。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 影视剧 神话原型 
生命在水的幻化中沉浮 宿怨在水的转化中长消——论克莱齐奥作品中“水”的双重属性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年第12期83-84,共2页张玉梅 张英利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100380);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编号:HB09BWX004)研究成果之一
命运多波折,"水"主沉浮;宿怨多渊源,"水"能长消。"水"是法国当代作家勒·克莱齐奥最擅长运用的描写意象,"水"元素在他的小说中被赋予双重的含义——灾难与死亡、生命与希望,对"水"的探讨揭示了其作品中映现的社会宿怨。
关键词:生命 “水” 克莱齐奥 宿怨 
后现代语境下现代汉语交际用语的变异被引量:3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1-102,108,共3页张英利 冯立刚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B10PYY055)
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现代汉语交际用语出现变异。现代汉语颠覆权威词典中规定的语义、既定的语法规则,体现出后现代的"去中心"、"非理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另外,现代汉语还通过拼贴和戏仿等后现代手段解构了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后现代 交际用语 变异 
后现代维度的“80后”文学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张英利 
2010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后现代语境下现代汉语变迁研究>(HB10PYY055)的阶段性成果
"80后"文学是指我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作家的作品。受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我国"80后"文学作品在所反映的主题方面颠覆正统、高尚、经典,在语言表达方面注重受众的参与,通过使用言语碎片、拼贴、无厘头语言等后现代艺术手法表现出...
关键词:后现代 “80后”文学 颠覆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影视剧被引量:1
《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110-113,共4页张英利 
200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中国当代影视剧>(200802065)
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思潮,其本质特征是"颠覆性"。中国当代部分影视剧承载了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它们颠覆传统作品中主题的庄严与宏大、人物的严肃与崇高,并大量使用后现代主义的戏仿、拼贴...
关键词:中国当代影视剧 后现代主义 社会影响 
《赤壁》的后现代主义审美承载被引量:1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年第12期135-136,139,共3页张英利 
本文从颠覆传统庄严主题、解构"英雄"与戏仿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论述了《赤壁》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认为该剧在迎合、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的同时,也挑战着观众既定的审美期待,故而影片既受追捧,又遭非议。
关键词:《赤壁》 后现代主义 
颠覆与坚守——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特色被引量:2
《电影文学》2009年第18期9-10,共2页张英利 孙光勇 
河北省社科联2008年课题“后现代主义观照下的中国当代影视剧”的相关论文(课题编号:200802065)
社会转型时期的迷茫和压力是中国后现代影视出现的社会背景。本文从颠覆和坚守传统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后现代影视剧的特色,认为中国的后现代影视具有后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但并不是对理性和现存秩序的一种彻底的颠覆,它广泛追求着人性...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 影视剧 中国 
对“美国梦”的探究与反思——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被引量:3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8期63-64,共2页张英利 
弗兰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1860-1940)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体家。在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他通过象征手法的独创运用,深刻描绘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风貌,反映了作者对追求"美国梦"这一社会理想的探究和反思,...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象征手法 美国梦 菲兹杰拉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