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风华

作品数:33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德州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代风俗文化汉赋汉诗风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唐都学刊》《东方丛刊》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道”眼观照
《德州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昝风华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重视对“道”,即宇宙人生本原、实相、真理、规则的表现和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理应立足于这一实际,从“道”的角度观照教学内容,力求挖掘其深层内蕴,彰显其“本来面目”。将这一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关键词: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道” 
试论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定位——以我国古代的儒家文艺观为切入点被引量:1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15-117,共3页昝风华 
德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力推进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以新编〈大学语文〉教材为基点>(JGLX-B09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人文性应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从我国古代儒家文艺观、当前社会和高校的现实状况、笔者的亲身教学体验等三个方面来看,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定位具有合理性、必要性与可行性。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定位亟待明确与凸显。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 人文性 定位 儒家文艺观 
简论大学语文课程实用性定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德州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03-105,共3页昝风华 
实用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从宏观社会需求、大学生个体素养提升和笔者亲身教学经验等方面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实用性定位,是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此种定位应该得到凸显。
关键词:大学语文课程 实用性定位 必要性 可行性 
援“道”入“相”:《庄子》相术思想的独特性
《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11-18,共8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两汉风俗与文学研究"(10YJCZH210)
《庄子》一书中有不少与相术相法有关的内容,它们体现了作者对世上流传的相术以及观人相物方法的一些精深而独到的认识。《庄子》对世间相术有肯定、吸纳和借鉴的一面,也有否定、超越和提升的一面,其相术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援"道"入"相"...
关键词:《庄子》 相术 援“道”入“相” 
刘秀的文学创作及其成就
《唐都学刊》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王征 昝风华 
汉光武帝刘秀,本人为太学生出身,博览经学,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擅长应用文撰作,其诏令及交际文牍颇注重文辞,较少"浮词虚语"。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有刘秀113篇文字。由于其伟大历史功绩的遮掩,后人较少注意其文学撰作方面的才能及其成...
关键词:刘秀 文学创作 成就 影响 
论《诗经》怀人思归作品的风俗化抒情模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78-83,共6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风俗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210)
《诗经》中有许多以怀人或思归为主题的作品。这类作品常常借助某些特定的风俗事象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形成了若干风俗化的抒情模式。归结起来,《诗经》中借以表达怀人思归主题的风俗事象主要有四类,即服饰类风俗事象、婚娶类风俗事象...
关键词:主题 风俗 怀人 思归 
楚辞服饰描述的象征作用及其社会文化背景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170-176,共7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风俗与文学研究"(10YJCZH210)
楚辞中的服饰描述有着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和极为重要的表达作用,这主要表现为:楚辞所写到的服饰常常是对人格之美的象征,并且楚辞中服饰所象征的美好人格有着多方面的内涵;楚辞中人物的服饰之美及有关描述象征和表现着一种强烈、执着的...
关键词:楚辞 服饰描述 象征意义 表达作用 社会文化背景 
《淮南子》“悲”、“乐”论与风俗批判
《兰州学刊》2013年第1期43-49,共7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风俗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10YJCZH210)
"悲"与"乐"是《淮南子》一书的主要论题之一。《淮南子》"悲"、"乐"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何谓悲,何谓乐,二是如何处理悲、乐之名与悲、乐之实的关系,三是悲、乐与治身、养民的关系。《淮南子》"悲"、"乐"论有一个颇值注意...
关键词:《淮南子》   风俗 批判 
《汉书》人物兴身起家模式与汉代风俗被引量:1
《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166-169,共4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风俗与文学研究"(批准号:10YJCZH210)
《汉书》对人物兴身起家过程的叙述颇有耐人寻味之处,其中有几类人物兴身起家模式与汉代的风俗习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是由占卜看相到富贵腾达,由奇貌异事到发迹尊显,由谦恭谨厚到名高位重,由旧恩阴德到恃宠流庆等写人模式。《汉...
关键词:《汉书》 人物 兴身起家模式 汉代风俗 关系 
论《孟子》与时代礼俗之关系被引量:2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133-139,共7页昝风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10YJCZH210)
《孟子》一书与其所产生时代的礼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主要表现为书中孟子对待交际、事亲、丧葬等礼俗的态度,以及书中与礼俗相关部分所具有的文学意义。在《孟子》一书中,孟子对其所生活时代的礼俗既有认同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
关键词:《孟子》 礼俗 关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