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文

作品数:18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残酷戏剧戏剧生态批评身体剧团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俄罗斯文艺》《厦大中文学报》《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艺苑》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李婷文学术研究自述
《厦大中文学报》2023年第1期167-169,171,共4页李婷文 
我从硕士时期开始对现象学美学和跨文化戏剧这两个美学和戏剧学方面的专门领域产生兴趣,作出从事学术研究的决定,并将这两个领域确定为主要研究方向。从2011年到现在,我走上研究道路已有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虽然尚未建立自己的...
关键词:戏剧学 学术研究 分析美学 现象学美学 学术论文 整体面貌 美学方面 跨文化戏剧 
戏剧革命的衍化——生活剧团的文化旅行与残酷戏剧实践
《戏剧艺术》2022年第3期174-184,共11页李婷文 
生活剧团是美国最早受到残酷戏剧理论影响的先锋戏剧团体之一。1960年代剧团曾经“自愿流放”欧洲,他们的阿尔托式戏剧实践与投身“红色60年代”的社会活动并行不悖,促成了残酷戏剧的“回输”及其在欧洲的复兴,在戏剧史和文化政治史上...
关键词:生活剧团 残酷戏剧 戏剧革命 红色60年代 文化旅行 
残酷戏剧、感性革命与冷战中的精神分析话语——解读生活剧团的阿尔托式戏剧被引量:1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137-153,共17页李婷文 
生活剧团在美国先锋戏剧史和文化政治史上被看作20世纪60年代的精髓,他们典型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残酷剧论的启示。剧团与残酷剧论的相遇发生在20世纪50、60年代之交,正值欧美二战后社会转型和伦理重建活动的转折期,戏剧革新与文化运动均...
关键词:生活剧团 残酷戏剧 精神分析 感性革命 
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风格与审美教育
《厦大中文学报》2019年第1期89-103,共15页韦德·西蒙尼提 李婷文(译) 
文学作品的内容表征了故事、角色和事件,它们通常是虚构的,但也是用独特的写作风格来进行叙述的。我们把这些独特的写作风格视为作者独特的声音,而这种独特的声音正是本文考察的对象。本文的核心问题是,文学作品借助它们的风格是否不仅...
关键词:风格表征 弗吉尼亚·伍尔夫 人之倾向 审美教育 
杨春时先生的美学思想历程
《厦大中文学报》2019年第1期42-50,共9页李婷文 
杨春时先生是后实践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走出实践美学,建立了主体间性-超越论美学。本文主要考察杨春时美学体系的共时和历时特征,并探寻该体系生发演变的逻辑和文化意义。本文认为,历时层面上,从理论资源来看,杨春时先生从20世纪80...
关键词:杨春时 后实践美学 审美现象学 现代性 中华美学 
情动理论导引被引量:18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20-29,共10页格里高利·塞格沃斯 梅利莎·格雷格 李婷文(译) 
文章阐明了情动的基本含义,对情动理论的两种传统进行了梳理和辨析,在此基础上罗列了情动研究的八个主要领域并分别进行了介绍。情动理论与以往文化研究的最大不同在于关注多样的过程及其强度,偏向描述和计量,而不以判断和批评为主要方...
关键词:情动理论 强度 动情学 教育学 
残酷戏剧、非再现与“无器官的身体”--解读彼得·布鲁克的电影《马拉/萨德》被引量:2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90-104,共15页李婷文 
彼得·布鲁克的戏剧《马拉/萨德》是阿尔托式残酷戏剧的代表,但以往研究者在该剧复杂的戏剧元素和风格所属问题上争论不断,并且主要以戏剧而不是电影《马拉/萨德》,以"内容"而不是媒介为研究对象。本文致力于厘清该作品杂糅的戏剧元素...
关键词:阿尔托 残酷戏剧 德里达 德勒兹 《马拉/萨德》 布鲁克 
瘟疫、治疗与审美主义的别途他径——桑塔格对阿尔托剧论的挖掘与误读被引量: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20-129,共10页杨春时 李婷文 
国家留学基金委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残酷戏剧与红色六十年代美法文论;艺术创作的关系"(201606310145)
安托南·阿尔托的残酷戏剧贯穿于20世纪的戏剧实践和后现代主义哲学。苏珊·桑塔格作为较早和较有影响力的评论者,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残酷戏剧热潮的兴起功不可没,同时也对之后的相关艺术与研究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桑塔格对阿尔托...
关键词:安托南·阿尔托 残酷戏剧 瘟疫 苏珊·桑塔格 审美主义 
古德曼艺术语言观的启示——复合艺术品、机械复制与原真性被引量:4
《东南学术》2018年第3期220-227,共8页李婷文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当代美国现象学美学的认知倾向"(项目编号:FJ2016C185)
本文以纳尔逊·古德曼艺术语言论中的原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逐个考察了该问题所隐含的三个子问题:原本问题、艺术资格问题和本真性问题。基于分析哲学和反基础主义的哲学立场,古德曼富于启发性地讨论了前两个问题,而忽视了带有本体论色...
关键词:纳尔逊·古德曼 瑞安·甘德 艺术符号 原真性 复合艺术品 
告别实践美学,建立审美现象学——评杨春时教授《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
《厦大中文学报》2017年第1期214-223,共10页李婷文 
杨春时教授的著作《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于2015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十一年前作者撰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美学》~1相比,作者的美学体系发生了比较重大的变革。虽然对审美'超越性'和'主体间性'的坚持依然贯穿始...
关键词:美学 现象学 审美 哲学 作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