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少雅

作品数:15被引量:2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冠礼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层社会治理成人礼伦理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基督宗教研究》《古今农业》《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社会治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冬至消寒会考论
《古今农业》2024年第4期124-134,37,共11页贺少雅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设立的2021-2022年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研究课题“中小学二十四节气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非遗保护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实践探索及路径优化研究”(22JCC059)阶段性成果。
消寒会是主要传承于古代王公贵胄、富商巨贾和文人群体中的一种冬日消寒习俗。消寒会始见于唐代,主要表现为冬日饮酒驱寒、娱乐消遣,后延传至宋元时期。明代以后,消寒会不仅直接与冬至节气相融合,还增加了文人诗会活动,习俗内容更加丰富...
关键词:冬至 消寒会 诗会 雅集 民俗生活 
二十四节气研究述评被引量:4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27-36,共10页贺少雅 孙英芳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农业博物馆联合设立的2021—2022年度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研究课题“中小学二十四节气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1222000080);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非遗保护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实践探索及路径优化研究”(22JCC059)。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根据一年中物候、气候、时令等变化规律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涉及天文历法、气象物候、农事农时、民俗生活、文学艺术等领域,梳理二十四节气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献述评 
浙江诸暨:坚持以人为本 致力共同富裕
《当代贵州》2022年第47期32-33,共2页邵凤丽 贺少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课题阶段成果
诸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不仅把群众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更坚持群众的事儿群众自己做主,初步解决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要倡导什么样的文明形态、文明实践的动力从哪里来、文明实践的队伍如何组织、制度怎样建立和资金怎样筹措等问题。共同...
关键词:浙江诸暨 共同富裕 文明形态 坚持以人为本 文明实践 诸暨市 人民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徽墨的价值拓展与发展机遇——以绩溪县制墨业为例
《北京民俗论丛》2021年第1期83-93,共11页邓熠 贺少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批准号:18@ZH011)子课题“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阶段性成果
徽墨在中国传统社会曾作为常用的书写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二但随着近代以来墨汁的发明和新式文具的普遍使用,徽墨的使用场景逐渐缩减,使用群体逐步缩小,作为礼品或藏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日益凸显。21世纪以来,非物质文...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徽墨制作技艺 价值拓展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被引量:4
《艺术与民俗》2020年第2期61-67,共7页贺少雅 朱霞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新时代背景下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缓解"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状况的新举措。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的"文化部、教育部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为例,介绍高校利用学术研...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传承人群 研培计划 节日 仪式 
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基于年龄差距的文化认知调研被引量:1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第9期43-50,共8页卫敏 马金金 韩慧鹃 彭朝勇 贺少雅 
文化部非遗司委托项目"仪式节庆类非遗保护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221100019)
春节作为我国盛大的传统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价值。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年味儿呈现变淡的趋势,变淡的年味儿反映出春节习俗的流失和文化传承的缺失。本次调研基于民众对年味儿的文化认知展开,结合采用问卷法...
关键词:春节 年味儿 年龄差距 文化认知 
伦理:中国成人礼的核心概念被引量:8
《西北民族研究》2017年第2期165-174,共10页萧放 贺少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人生礼仪传统的重建与传承"(批准号:14AZD120)子课题的成果之一
成人礼是生命个体进入成人社会的标志性仪式,是人生命历程中重要的转折点。先秦时代出现的冠笄之礼,脱胎于上古的成丁礼,到周代已演化为一种文质彬彬的成人礼。伦理价值观念构成中国成人礼的精神核心,体现着自然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
关键词:成人礼 冠笄之礼 伦理 
中国社会治理:新思想 新实践 新境界--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综述
《社会治理》2017年第6期88-94,共7页赵秋雁 朱瑞 李汪洋 苑仲达 贺少雅 张会杰 王大鹏 
2017年7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联合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本届论坛以“社会治理:新思想新实践新境界”为主题,设立一个主论...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中国当代 创新实践 论坛 综述 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师范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古代冠礼的文化内涵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3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年第5期35-41,共7页贺少雅 毕啸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15MZD01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章从身体民俗视角出发,通过对古今成人仪式的对比,认为注重身体实践性和身心体验是古代冠礼的突出特征。冠礼构建出一套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象征话语体系,并通过仪式的操演,实现对受礼者的身体规训。相较之下,当代成人仪式的建构...
关键词:冠礼 身体民俗 成人仪式 建构 
日本民俗学的形成、发展和展望——民俗学家福田亚细男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系列讲座综述被引量:1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7年第1期212-216,共5页贺少雅 廖珮帆 贾琛 孙英芳 
2016年4月13日至4月20日,应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人类学与民俗学系之邀,日本著名民俗学家福田亚细男教授于北师大进行了题为"日本民俗学———形成、发展和展望"的系列讲座,为国内学界献上了一次学术饕餮盛宴。福田亚细男教授是日本...
关键词:北京师范大学 民俗学家 日本 教授 福田 讲座 展望 综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