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全

作品数:10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公安部消防局更多>>
发文主题:氧化锌修饰光催化阻燃更多>>
发文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消防科学与技术》《天津理工大学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氮化铝/聚偏二氟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性能被引量:1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7年第10期1425-1427,共3页赵洪全 高素华 高素梅 
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氮化铝(Al N)/聚偏二氟乙烯(PVDF)纳米复合材料。将AlN纳米粉末加入无水乙醇中,经超声分散得悬浮液;将PVDF粉末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悬浮液,磁力搅拌,经干燥箱干燥得AlN/PVDF纳米复合膜。采用SEM、XRD、FTI...
关键词:氯化铝 聚偏二氟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介电常数 
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对可燃气体响应的温度依赖性被引量:1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年第12期1664-1666,共3页赵洪全 高素梅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石墨烯,采用电沉积工艺在石墨烯表面沉积了氧化锌层,获得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测试了石墨烯、氧化锌及氧化锌/石墨烯复合膜气敏元件对乙醇的气敏响应特性。结果表明...
关键词:石墨烯 氧化锌 化学气相沉积 电沉积 气敏元  可燃气体 
MgO纳米线对CO_2气体的吸附及检测被引量:1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5年第9期1219-1221,共3页赵洪全 高素梅 
采用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分解硝酸镁制备单晶MgO纳米结构,并采用SEM及XRD表征其形貌与结构.所制备的单晶MgO纳米线宽度约10~30 nm,长度达到几个微米,尺寸均一,生长密度较高.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
关键词:MgO纳米线 二氧化碳 吸附 检测 
某新型纳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武警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赵洪全 
采用直接分散及二步法工艺在LLDPE/EVA/纳米CaCO3复合体系中填充了纳米ZnO和TiO2混合粒子(简称纳米ZT),并利用SEM表征了纳米粒子在LLDPE/EVA基体中的分散性及断裂形貌,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LLDPE EVA 纳米CACO3 纳米TIO2 纳米ZNO 
线型三元纳米复合阻燃材料被引量:2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年第8期850-852,共3页赵洪全 李红姬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二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三元纳米复合阻燃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红外(FTIR)及扫描电镜(SEM)对复合阻燃材料的微观形态及结构进行表征,证明共混形成的TiO2和ZnO纳米粒子在L...
关键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二氧化钛 纳米氧化锌 阻燃材料 分散形态 
介孔氧化硅的阻燃性能研究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第4期322-326,共5页赵洪全 王树磊 吴春荣 李树强 
选择4种不同方法制备介孔氧化硅并对其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采用热重分析(TG)和燃烧实验对聚乙烯/改性SiO2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和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未加入SiO2的聚乙烯相比,加入SiO2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延...
关键词:介孔氧化硅 聚乙烯 阻燃性能 
环保型阻燃工程塑料件主要成分分析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年第7期499-501,共3页赵洪全 孙喆 李红姬 
综合利用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快速、方便地鉴定出国外阻燃、抗磁工程塑料件的结构、主要成分及含量。结果发现,样品的有机基体为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树脂,阻燃剂为新型环保溴化环氧树脂,而其他无机成分包括炭黑及三氧...
关键词:工程塑料件 化学分析 仪器分析 阻燃剂 
钒修饰磷酸化氧化钛的合成与表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08年第B10期360-363,共4页赵洪全 吴迪 任铁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03017)和河北省教育厅基金(2007313)项目资助
水热合成法直接合成出钒修饰磷酸化氧化钛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分析和比表面积等手段进行表征,考察了钒修饰磷酸化氧化钛复合材料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活性。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钒修饰磷酸化氧化钛复合材料具有...
关键词:钒修饰 磷酸化氧化钛 光催化 
1,5-二氨基萘合成被引量:1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79-80,共2页高素华 杨云龙 赵洪全 
以1,5-萘二酚为原料,经氨解反应制备得到1,5-二氨基萘.探讨了氨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氨比增大、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时间延长、催化剂用量提高有利于产品收率提高.当氨比为1∶12,...
关键词:1.5-萘二酚 1 5-二氨基萘 氨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